
参酌商定。《魏书·崔孝芬传》:“ 熙平 中, 澄 奏地制八条, 孝芬 所参定也。” 宋 苏轼 《参定叶祖洽廷试策状》:“伏望陛下令 君锡 条具 祖洽 讥訕之言,下近臣参定,以明枉直。”《明史·张志发传》:“日来慰諭辅臣温旨,辅臣与司礼自相参定,方听御批。”
“参定”一词的含义需结合不同来源进行解释,主要存在以下两种理解方向:
基本含义:指“参酌商定”,即通过商议、讨论后共同确定某事。
来源与用法:
少数资料(如、2)将其归为成语,解释为“态度坚定、毫不动摇”,由“参”(参与)和“定”(决定)组合而成,并称其源自《庄子·外物》。
但需注意:
在具体语境中需区分:
参定(cān dìng)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双立刀”和“匕”。它的拆分笔画依次为3画和2画。
参定是由古代汉字演变而来,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甲骨文时代。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参定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其基本形态一直保持不变。
在繁体字中,参定的写法与简体字一致,没有出现差异。
在古代汉字中,参定的形态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一般来说,它的基本结构和现代汉字相似。
1. 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非常参定,没有任何动摇。
2. 这个方案的可行性还有待参定。
参定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新的词语,如:
1. 参定不移(指意见、看法坚定,不改变)
2. 参定不辞(指立场坚定,不退缩)
与参定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1. 止定(意见坚决,不动摇)
2. 定夺(决定,裁决)
与参定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1. 犹豫(疑虑,迟疑不决)
2. 摇摆不定(意见不坚定,动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