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枪弹的一种。 * 射入身体后变形,造成重创。国际公约禁止使用。因首先是 英国 人在 印度 达姆达姆 (Dumdum)的兵工厂制造的,故名。 王西彦 《死在担架上的担架兵》:“尤其是大腿上那颗达姆弹,从前面穿进去,却把后股爆去了一半,腐烂的肌肉已经开始发臭。”
达姆弹是一种被国际公约禁止使用的特殊枪弹,其名称源于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达姆达姆(Dumdum)兵工厂,因该地最早由英国殖民者建立兵工厂并生产此类子弹而得名。以下是其核心特点及影响:
结构特性
达姆弹的弹头设计不同于常规子弹,其前端通常为软质金属(如铅)且无全金属被甲包裹。这种结构使弹头在射入人体后迅速扩张变形,形成类似“开花”的效果,因此也被称为“开花弹”或“入身变形子弹”。
杀伤机理
由于弹头变形后无法穿透人体,能量会在体内剧烈释放,造成浅层组织大面积撕裂伤,伤口直径可达子弹口径的十倍以上。这种创伤不仅难以救治,还会导致剧烈疼痛和严重感染,故被称作“死亡之吻”。
历史与禁用
达姆弹于19世纪末由英军首次在殖民地使用,但因杀伤效果过于残酷,1899年《海牙公约》明确禁止在战争中使用此类扩张型子弹。不过,部分国家仍将其用于狩猎或特定执法场景。
其他别称与影响
除“达姆弹”外,它还有“榴霰弹”(误称,实际与榴霰弹原理不同)等别名。其设计理念影响了后续子弹的发展,例如现代空尖弹等虽未完全违反公约,但同样追求停止作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国际公约细节或历史案例,可参考相关军事文献或法律条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