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钓鼇的意思、钓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钓鼇的解释

亦作“ 钓鰲 ”。《列子·汤问》:“﹝ 勃海 之东有五山,﹞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蹔峙焉。仙圣毒之,诉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极,失羣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 龙伯之国 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 岱舆 、 员嶠 二山流於北极,沉於大海。”后因以“钓鼇”喻抱负远大或举止豪迈。 唐 李白 《悲清秋赋》:“临穷溟以有羡,思钓鼇于沧洲。” 南唐 陈陶 《渡浙江》诗:“静寇思投笔,伤时欲钓鼇。”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 宋景文 有诗曰:‘捫虱须逢英俊士,钓鰲岂在牛蹄湾。’以小物与大为对,而语壮气劲可嘉也。” 张素 《秋风曲》:“钓鰲者谁子,中流闻前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钓鼇(diào áo)是汉语典故词汇,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根据《列子·汤问》记载,东海有五座仙山由巨鳌背负,龙伯国有巨人钓走六鳌,导致仙山漂流,后衍生为文学典故。该词在《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以竿悬具钓取巨鳌”,象征超凡的志向与豪迈气魄。

其文化内涵包含三层:一为神话原型,特指巨人撼动自然的神力;二为科举隐喻,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进士及第者称“钓鳌客”,喻指登科夺魁的雄心;三为文学意象,李白曾以“海上钓鳌客”自喻,表达傲视权贵的独立精神(见《侯鲭录》引述)。

在词义演变中,宋代《太平御览》收录该典故后,“钓鳌”逐渐脱离原始神话色彩,成为文人抒发政治抱负的常用典故,如王严光自号“钓鳌客”彰显治国之志(《唐才子传》有载)。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形容敢为人先的胆识或宏伟志向,如“钓鳌之志”已成固定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

“钓鼇”(diào áo)是一个源自古代神话的典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现多用于比喻志向远大或气魄豪迈。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来源与典故

该词出自《列子·汤问》:传说渤海东有五座仙山(岱舆、员嶠、方壶、瀛洲、蓬莱),因无根基随潮水漂移。天帝命十五只巨鳌托举仙山,六万年轮换一次。后来龙伯国的巨人“一钓而连六鳌”,导致岱舆、员嶠两山沉入海底。这一典故引申为对非凡气魄的形容。

2.核心含义

3.文化应用

古代诗词中常借此典故抒情言志,例如:

张素《秋风曲》:“钓鰲者谁子,中流闻前叹。”
通过“钓鳌”意象,表达对理想追求者的赞叹。

4.现代使用

如今“钓鼇”一词多见于文学创作或成语引用,强调对远大目标的追求,如形容企业家开拓精神或学者治学抱负。

5.注意事项

总结来看,“钓鼇”不仅承载着神话色彩,更成为中华文化中志向与气魄的象征符号。如需深入探究其文学化用,可参考《列子》原文及相关诗词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阿婉白黑众白云謡不期而会苍山雴霫楮货除省辞论村俗得马折足得人意调历二滩水电站斐炳佛舍利歌奏公诸于世轱轮股权换茬悔惭浑浑泡泡家传户诵嘉植急霤旧屯酒罇鸡西市觉场控鹤愧服睽忤累计了如指掌沦胥忙古歹南纬钳釱气昂昂戗戗迄工青鹊泉脉乳胶三柳杀鷄取卵伤势生硬四物绥集速喜谈圆说通踏破铁鞋甜梅握要寤语祥庆显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