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寤语的意思、寤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寤语的解释

相对而语。 汉 王褒 《九怀·通路》:“假寐兮愍斯,谁可与兮寤语。” 南朝 齐 谢朓 《游后园赋》:“藉宴私而游衍,时寤语而逍遥。” 唐 王建 《山中寄及第故人》诗:“往往空室中,寤语説珪璋。” 王闿运 《莫姬哀词》:“餘生每话,寤语谁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寤语(wù yǔ)是汉语古典文献中的特殊词汇,由“寤”与“语”二字复合构成。其核心含义指睡醒后说话或梦中呓语,常见于古代诗文语境,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字词结构

    “寤”本义为睡醒,《说文解字》释为“寐觉而有言曰寤”(来源:《说文解字》卷七),强调从睡眠中清醒的状态;“语”指言语、对话。二字组合后,既包含清醒后发声的动作,亦隐含半梦半醒间的模糊表达。

  2. 文献释义

    《汉语大词典》将“寤语”定义为“相对而语”“梦中说话”(来源:《汉语大词典》第3册),例如《诗经·邶风·终风》“寤言不寐”中,“寤言”即与“寤语”同源,表现辗转难眠时的低声自语。

  3. 文学意象

    古代文人多借“寤语”营造孤寂或怅惘氛围。如李商隐《上河东公启》“寤语芳艳”一句(来源:《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七),通过梦醒时分的私语,暗喻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4. 现代衍生义

    现代汉语中,“寤语”偶见于诗歌或学术论著,用于描述潜意识与意识的交织状态。语言学研究中,该词被归类为“睡眠-觉醒过渡期语言现象”(来源:《古汉语词汇学导论》)。

网络扩展解释

根据现有资料,“寤语”一词在中医典籍中并未作为独立术语被广泛记载,可能与“谵语”存在混淆。以下是相关解析:

  1. 谵语的核心定义
    根据,谵语指神志不清时出现的胡言乱语,属于中医热证范畴,多因热邪侵入心经导致。典型症状包括言语混乱、烦躁、幻觉,严重时伴随昏迷或抽搐。

  2. “寤语”的可能含义
    “寤”在中医中指清醒状态(与“寐”相对),若结合“寤语”字面意义,可能指清醒时异常言语,但此表述非常见术语。更接近的可能是“寐中寤言”(睡眠中突然说话),即现代所说的“梦呓”,多与心火亢盛或痰热扰神相关。

  3. 建议区分概念
    若患者出现异常言语症状,需结合其他表现判断:

    • 谵语:高热伴随意识模糊,属实证(如感染性疾病)。
    • 郑声:虚弱状态下的重复低语,属虚证。
    • 梦呓:睡眠中无意识言语,可能与心脾失调有关。

由于“寤语”缺乏明确医学定义,建议具体描述症状特征或咨询中医师进行辨证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白翟榜吏把醆鼈燥踣銕脖胦不安于位才情吵扰茶社冲和村酪酒村球低陷断事官遏流云梵音分子运动论高骨耿节躬稼鼓掇汉阴诮歡扰激昂慷慨荐延简远金石禁抑倔巴居官守法局跳空土魁品魁星髡削髺髮列功覆过俚曲滤尘器盲史冒夜遣派怯弱麒麟请代轻颿日夜瑞兽色仁行违牲腯虱官石女松腻天地桌铁牢僮男统系雾岚啸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