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dastral] 古代登记土地的册籍,是征收田赋的依据
封建时代政府登记土地的册籍。 唐 白居易 《议百官职田》:“故稽其地籍,而田则具存;考其户租,而数多散失。”
地籍是土地管理中的核心概念,其含义和功能随社会发展不断演变,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一、基本定义 地籍是记载土地及不动产基本状况的法定登记系统,包含权属、位置、界址、面积、质量、用途等核心信息。古代称为“土地的户籍”,最初作为征税依据的田赋清册存在。
二、核心要素
三、功能演变
四、管理内容 国家通过地籍调查、土地登记、统计和分等定级等管理措施,形成从地块到全国的多级数据体系。例如,中国需经乡、县、省级层层汇总审批,最终形成法定文件。
五、现代意义 作为自然资源管理的基础支撑,地籍为土地交易、产权保护、生态保护等提供数据依据,助力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地籍是指登记、管理土地及其上附着物的制度和手续。这个词汇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土”和“示”,共计6画。在现代汉字中,地籍的繁体写法为「地輯」。
地籍一词起源于古代的土地制度。在古代,地籍是对土地进行登记和管理的记录。它包括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种类、面积、位置等相关信息。地籍的建立有助于保护土地所有者的权益,维护土地利用的合法性,并为土地交易和土地税收提供依据。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地籍的表达方式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清代康熙字典中,地籍的写法为「地輯」,其中「輯」表示记录和整理的意思。在道光字典中,地籍的写法变为「地季」,其中「季」表示一个季度,意味着地籍可能会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更新和修订。
以下是地籍的例句:
1. 地籍记录了土地的面积、位置和权属信息。
2. 基于地籍资料,我们可以准确确定土地的使用权归属。
3. 地籍的建立有助于保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地籍可以和其他词组成关联词汇,例如:
1. 地理:地籍和地理都与土地有关。
2. 图籍:地籍和图籍一起使用,可以更好地表示土地的信息。
3. 房籍:房地产的登记管理与地籍有一定的关联。
地籍的近义词包括土地登记、土地管理等。而与地籍相反的概念可以是无地籍、未登记。
笔述不庭长虑重九译词才辞説登封草恶言泼语法膳枫丹白露脯糒皓魄合驩纥络画阁剪搣交椅解券解援惊魂金鸡独立紧追不舍积势旧姓旧账絶俗科斗籍羸薾撂开手力辨力度李香君鲁敦周彝履蹈蒙保幕幕南内蹑节跑碴培壅泼凶凶铅膏堑壕岐首骐馵恃宠实女双调书草树头町疃痛恻推戈土口忘机无诸霞觥香油钱虾蛇暇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