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超出世俗;弃绝尘俗。2.超过寻常。
1.超出世俗;弃绝尘俗。《庄子·盗跖》:“今夫此人以为与己同时而生,同乡而处者,以为夫絶俗过世之士焉。” 成玄英 疏:“犹将己为超絶流俗,过越世人。”《后汉书·刘陶传》:“皆履正清平,贞高絶俗。” 元 戴表元 《宿福海寺》诗:“道人不絶俗,自然无耳喧。” 明 叶盛 《水东日记·王孟端遗事》:“ 毘陵 王紱 孟端 ,高介絶俗之士,所订交皆一时名人,遇流俗辈輒白眼视之。”
2.超过寻常。《晋书·石崇传》:“﹝ 石崇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株,条干絶俗,光彩耀日。”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冶异絶俗,奇丽不常。”
“絶俗”(jué sú)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人或行为超出世俗常规,具有超凡脱俗的特质。例如:
表示主动与世俗保持距离,甚至弃绝尘世。例如:
该词在不同语境中可侧重“脱俗”或“离世”的意涵,需结合具体文献理解。其近义词包括“超然”“出世”,反义词如“庸俗”“随俗”。
「絶俗」是一个汉字词,表示拒绝俗世的意思。该词可以拆分为「⺮」和「⿱口丑」两个部首。
「⺮」是毛笔字的部首,表示竹子。此部首主要用于描述与竹子相关的事物,如「篮」「竹」等。
「⿱口丑」是一个结构复杂的部首,由「口」和「丑」组成。其中,「口」表示口饭,指的是食物;「丑」表示丑陋,代表着低俗、粗俗的意思。
「絶俗」一词的来源尚不明确,但其繁体字形为「絶俗」。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絶俗」一词可以写作「絕俗」。古代人们常常将「絕」字写作「絶」,这主要是因为在繁体字书写中更常用「絶」字形。
以下是一些关于「絶俗」的例句:
一些与「絶俗」相关的组词包括:绝世、绝情、绝美、绝技等。
与「絶俗」相近义的词汇有:超然、超凡、超脱等。
与「絶俗」相反义的词汇有:俗世、世俗、庸俗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