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能舞蹈的马。 宋 曾慥 《类说·蹀马戏》:“宴土蕃使蹀马之戏,皆五色彩丝金具装於鞍上,加麟首飞翅。乐作,马皆随音蹀足,宛转中节,胡人大骇。”
(2).指按蹀马动作谱成的乐曲。《旧唐书·音乐志二》:“及会,先奏坐部伎,次奏立部伎,次奏蹀马,次奏《散乐》而毕矣。”
“蹀马”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能舞蹈的马
指经过训练后能随音乐节奏踏步、动作协调的表演用马。据记载,这类马在表演时会佩戴华丽的装饰,如“五色彩丝金具装於鞍上,加麟首飞翅”,且能随乐曲“蹀足宛转中节”,令观者惊叹。这种表演形式常见于古代宴会或外交场合,例如唐代宴请吐蕃使者时曾展示“蹀马之戏”。
乐曲名称
指以蹀马表演动作为灵感创作的音乐,属于唐代宫廷乐舞体系的一部分。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蹀马乐曲在宴会中常与“坐部伎”“立部伎”等乐舞形式依次演奏,可见其仪式性和娱乐性并重。
补充说明:
“蹀马”一词反映了古代驯兽技艺与音乐艺术的结合,是研究唐代乐舞文化的重要线索。其表演形式可能对后世马戏艺术有一定影响,但因史料有限,具体细节仍需结合更多考古发现进一步考证。
《蹀马》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走路轻盈或步伐矫健灵活。
成语《蹀马》的拆分部首是「辵」和「馬」,共计8个笔画。
《蹀马》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诗经·秦风·蹀躞》中的一句诗:“蹀躞逝者,颛顼贻我。”意思是说他们轻盈地跳跃而过,太阳神赐予了我希望。
《蹀马》的繁体写法为「躂馬」。
在古时候,《蹀马》这个成语的汉字写法为「蹀馬」。
他的步伐轻盈灵活,就像蹀马一样。
蹀马蹑影、蹀马行云、蹀马西风。
蹂躞马蹄、飞驰。
沉重疲惫、缓步。
白苋班簿备具杯杓鴘鹰筚门圭窦鼻子眼儿蚕鳬昌博敕令垂殆代耕丹枢单綫镫王殿罚點字发水奋武扬威工程裹从后稺华楚葭律箭擦剑歌监事简实禁伶举选距跃科律来因愣沉缭祭离仑溜口龙飞榜煤耗民治默意那就闹饮裊亸泥鳅脊慊意日冠散笔三闾大夫沈远失真衰陵台阁体亮同恶共济屯溜子驮水棍无星秤小鱼下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