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山王的意思、山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山王的解释

(1). 晋 山涛 和 王戎 的并称。 南朝 宋 颜延之 作《五君咏》,述竹林七贤,以 山涛 、 王戎 显贵而不予列入。见《宋书·颜延之传》。 唐 李德裕 《仆射相公偶话旧唱和诗凄然怀旧辄献此诗》:“ 延年 如有作,应不用 山 王 。” 宋 梅尧臣 《依韵四和正仲》:“ 嵇 阮 当时无俗虑, 山 王 虽贵亦能陪。” 元 熊与龢 《木平饲龙亭次韵方巨山》:“由来清调须吾辈,幸不 山 王 愧五君。”

(2).旧指瑶族头领。 元 无名氏 《招捕总录》:“ 延祐 三年三月, 德庆路 猺 蛮叛,既而令山主 五世禄 、山王 李伯达 招降 圆麻山 猺 人 盘郎梗 、 盘古缀 、 王穷肠 等出官。”

(3).指老虎。《小五义》第六一回:“ 卢珍 説:‘急速找树,不然山王一到,就没处躲避了。’……正説话间,就见那只猛兽走动,蹿山跳涧,直奔前来了。”

(4).指山神。《五灯会元·临济宗·护圣居静禅师》:“颯颯清风来入室,山王土地暗中忙。”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外扮山神上]……土地何在?[末扮土地上]禀上山王,有何分付?”

(5).佛教语。最高的山。《佛说无量寿经》卷五:“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 唐 李华 《东都圣禅寺无畏三藏碑》:“灌顶在昔,声闻现今,山王高妙,海月圆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山王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核心义项,均源自权威文献记载:

一、山岳之尊的称谓

指某区域内地位最高的山峰。此义项源于古代自然崇拜,如《淮南子·地形训》载“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其中昆仑山被尊为“万山之祖”,后世引申为“山王”。来源:《汉语大词典》第3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二、宗教文化中的神祇

  1. 佛教语境:特指守护山林的药叉神王。唐代义净译《金光明最胜王经》载:“山林、药草、花菓、泉流,悉皆拥护,是诸药叉名曰山王。”
  2. 道教与民间信仰:如“山王菩萨”被视为山神之首,四川等地现存明清“山王庙”遗址可佐证其信仰流布。来源:《中华道教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中国民间信仰研究》(中华书局,2003年)。

三、文学隐喻与别称

  1. 猛兽代称:老虎因雄踞山林,古称“山王”。《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原来这大虫是山王。”
  2. 人物绰号:喻指某领域至高者,如《西游记》第六十七回称孙悟空为“历代驰名第一妖,寰中占山王”。来源:《汉语称谓大词典》(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示例用法:

泰山自古被尊为“五岳独尊”,实乃中原之山王。

乡民祭祀山王神,祈求风调雨顺,山林繁茂。

小说中“镇山王”的诨号,暗喻其雄霸一方的威势。

网络扩展解释

“山王”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主要包含以下五种解释:

  1. 晋代人物并称
    指西晋名士山涛与王戎的合称。两人同属“竹林七贤”,但因后来显贵,被南朝颜延之在《五君咏》中排除在外,成为典故。例如宋代梅尧臣诗句“山王虽贵亦能陪”即引用此意。

  2. 瑶族头领称谓
    元代文献中,“山王”用于指代瑶族部落首领,常与“山主”并列出现。例如《招捕总录》记载山王李伯达协助招降瑶人。

  3. 老虎的别称
    明清小说中常以“山王”代指老虎,如《小五义》描述躲避“山王”(猛虎)的情节。这一用法凸显老虎在山林中的霸主地位。

  4. 山神的代称
    佛教及民间信仰中,“山王”可指山神或土地神。例如《五灯会元》记载“山王土地暗中忙”,明代戏曲中也有类似用法。

  5. 佛教术语
    在佛教语境中,“山王”象征最高之山,比喻佛法或修行境界的至高无上。


提示:以上释义综合了历史文献、文学典故及宗教术语。若需进一步考证具体出处,可参考《宋书·颜延之传》《招捕总录》《五灯会元》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安贫乐道暗物质兵戎相见补泻酬继楚练摧怆禫祥断金反唇方田法反走父宗高蹑闺窦好模当样儿合宅货买竭忠径路凈扫静姝镜雪金银山溃桡坤隅腊茶凌等浏莅伦彝男女授受不亲琵琶别抱抢问樵渔轻翅钦颐驱染热燥燥弱辰扫除机伤暑山劫闪尸省铨十足帅长双杠送故松球随斜泰运头眠文鸳兀那无情手相仇鲜磊小耳朵小手小脚下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