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賷擎”。捧持。《三国志平话》卷上:“ 刘备 賷擎詔赦,辞了元帅,引本部下军,往 任城县 东门。”《水浒传》第五四回:“差了两个帐前统制官,賫擎书信,放开西门,投西夺路去了。”
齎擎:持送;携带。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四司六局》:“臺盘司专掌托盘、打送、齎擎、劝酒、出食、接盏等事。”《水浒传》第一回:“太尉 洪信 齎擎御书丹詔,一行人从上了路途。”
“赍擎”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ī qíng,属于古代或书面用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其核心含义为持送、携带,常带有恭敬或正式的意味。以下是详细解析:
持送/携带
指手持物品并送达或随身携带,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强调动作的庄重性。例如《水浒传》中“赍擎书信”指携带书信。
捧持
在部分语境中引申为双手捧持,如《三国志平话》描述刘备“赍擎诏赦”,即恭敬地捧着诏书。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古籍注释。
赍擎(jī qíng)是一个中文词汇,指的是承担或承揽某项任务或责任的人或事物。赍擎一词常用于形容勇敢承担困难或艰巨任务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具有强大力量或影响力的事物。
赍(jī)的部首是走(足),由7个笔画组成。擎(qíng)的部首是手(扌),由15个笔画组成。
赍擎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杨震传》一书中。赍擎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赍擎的汉字写法和现代汉字相比略有不同。赍字的古代写法是“賫”,擎字的古代写法是“擎”。
1. 他是这个团队的赍擎,承担了所有的工作任务。
2. 这块巨石是这座城市的赍擎,象征着城市的力量和繁荣。
赍旗(jī qí):指在战争或比赛中带领军队或代表团参战。
赍粮(jī liáng):指负责运送粮食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指提供粮食供应。
承担、肩负、担任、负责
解脱、脱离、放弃、摆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