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赤黃色。《周髀算經》卷上:“青黑為表,丹黃為裡。” 宋 朱熹 《奉同尤延之提舉廬山雜詠·溫湯》:“誰燃丹黃燄,爨此玉池水。”
(2).舊時點校書籍用朱筆書寫,遇誤字,塗以雌黃,故稱點校文字的丹砂和雌黃為丹黃。 清 趙翼 《偶書》詩:“老尚手一編,丹黃勘不置。”《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小姐﹞每日丹黃爛然,蠅頭細批。” 清 黎庶昌 《<續古文辭類纂>序》:“ 宋 元 明 以來,品藻詩文,或加丹黃,判别高下,於是有評點之學。”
丹黃是漢語中具有文化意蘊的複合詞,原指朱砂與雌黃兩種礦物顔料,後引申為古籍校勘、批注的專用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釋義
丹黃由“丹”(朱砂,紅色)與“黃”(雌黃,黃色)組成。在古代,朱砂用于點校書籍重點,雌黃則用于塗改錯字。例如《漢語大詞典》指出:“丹黃為古人校書所用二色,以筆點校丹黃,謂之‘丹鉛’。”
校勘傳統中的具體應用
明清時期,學者常以丹黃标記書稿。清代顧炎武《日知錄》記載:“凡勘書,以丹鉛識其疑。”葉德輝《書林清話》亦雲:“校書用丹黃二色,以别增删。”這一傳統體現了古代文獻整理的嚴謹性。
文化意義的延伸
“丹黃”一詞在文學中常象征學術考據精神。清代《四庫全書總目》多次提及“丹黃滿卷”,形容典籍經過反複校訂。現代研究中,丹黃亦被視為古籍版本鑒定的重要依據之一。
(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顧炎武《日知錄》;葉德輝《書林清話》;《四庫全書總目》中華書局1965年影印本)
“丹黃”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補充說明:現代“丹黃”一詞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或文學語境中。此外,它也被用于特定領域(如農業品種名,如“丹黃34玉米”),但屬于專業術語,與通用詞義無關。
報告期别裁才筆材童妙妓滄路策辔成仙沖深船帆串親訪友爨煙打賴定時鐘額颡返辔收帆風蓋服善攻苦茹酸貫戴貴介瑰特豪快诃诋黑沈沈環草黃金骨火犁薦達簡易嘉壇經實急世刻刻孔忤拉談兩曹林蔭道螺蜯馬法冒撞迷卻末習拍鞑潑撒忍氣肉凍三足商鋪生號舍生詩膽十二經脈石頭城私業通幽洞靈通資瞳子兔輪尾蚴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