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商山四皓 ”。
“商山四公”是汉语成语,与“商山四皓”同义,指秦末汉初隐居在商山的四位隐士:东园公(唐秉)、绮里季(吴实)、夏黄公(崔广)、甪里先生(周术)。以下是详细解释:
商山四公原指四位德高望重的隐士,后比喻淡泊名利、才德出众之人。他们因不满秦朝暴政,隐居陕西商山,年逾八十仍须发皆白,故称“四皓”(皓:白)。
陕西商洛市商镇有“商山四皓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园内古柏森森、碑石林立,记载历代文人对四皓的咏叹。
部分资料误将“四公”解释为文学家或诗人,实为混淆。四公核心身份是隐士兼政治家,典故出自《史记·留侯世家》。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史记》或陕西商洛四皓墓的相关记载。
《商山四公》是指商山上的四个著名人物,他们分别是曹操、曹丕、曹植和曹冲。
《商山四公》的拆分部首是“山”(部首:山)和“人”(部首:人)。它总共有12个笔画。
《商山四公》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商山是曹操的故乡,曹操及其子孙曹丕、曹植和曹冲都是曹家的代表人物。
《商山四公》的繁体写法是「商山四公」。
古时候对于《商山四公》的写法没有太多变化,基本上延续至今。
曹操、曹丕、曹植和曹冲被合称为《商山四公》。
商山四公家族、商山四公的事迹、商山四公的成就
曹家四子、曹家四杰
其他著名文人或政治家,如刘备、孙权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