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論的意思、白論的詳細解釋
白論的解釋
猶空言。《晉書·劉毅傳》:“徒結白論,以為虛譽,則品不料能,百揆何以得理,萬機何以得修?”《資治通鑒·晉武帝太康五年》:“以品取人,或非才能之所長,以狀取人,則為本品之所限,徒結白論而品狀相妨。” 胡三省 注:“白,素也。釋素餐者以為空餐。白論,猶空言也。”
詞語分解
- 白的解釋 白 á 雪花或乳汁那樣的顔色:白色。白米。 明亮:白晝。白日做夢。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純潔:一生清白。白璧無瑕。 空的,沒有加上其它東西的:空白。白卷。 沒有成就的,沒有效果的:白忙。白說。 沒
- 論的解釋 論 (論) ù 分析判斷事物的道理:論斷。論點。論辯。論據。論者。議論。讨論。辯論。 分析闡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論和言論:理論。輿論。專論。社論。 學說,有系統的主張:系統論。 看待:一概而論。 衡量
網絡擴展解釋
“白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白論”指毫無根據的言論或空談,強調言論缺乏事實依據或實際意義。其中“白”意為“空白、無内容”,“論”即“言論、讨論”,合起來可理解為“空洞的議論”。例如,在曆史典故中,若有人虛構不實之言,可能被指責為“白論”。
二、引證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晉書·劉毅傳》和《資治通鑒》,用于批評官員選拔制度中的空談現象。例如:
- 《晉書》提到“徒結白論,以為虛譽”,指僅憑空談獲取虛名;
- 胡三省在注釋《資治通鑒》時進一步解釋:“白論,猶空言也”。
三、用法與近義詞
- 用法: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獻,形容脫離實際的言論。
- 近義詞:空談、虛言、無稽之談。
- 反義詞:實論、真知灼見。
四、英文翻譯
英文中可譯為“empty talk”或“groundless statements”,強調言論的虛無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晉書》《資治通鑒》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論(bái lù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白”和“論”兩個部分組成。下面是關于白論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白(bái)是左邊的部首,論(lùn)是右邊的部首。
筆畫:白論共有11個筆畫,其中白部分的筆畫數為5,論部分的筆畫數為6。
白論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模糊,可能是古代文人引用或創造的一個詞語。目前并沒有能夠找到确切的來源信息。
白論一詞在繁體中文寫法與簡體中文相同,都是以白論組合而成。
古代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不同,因此白論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具體細節需要進一步研究和了解。
下面是白論一詞的例句:
- 他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一個有趣的白論。
- 這篇文章中的白論引起了我的興趣。
與白論相關的組詞有:白紙(bái zhǐ)、白闆(bái bǎn)、論文(lùn wén)等。
白論的近義詞可能根據具體語境和含義而有所不同,沒有固定的近義詞。
同樣地,白論的反義詞也需要根據具體語境來确定,沒有固定的反義詞。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幫助,如有任何進一步的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