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刺谳的意思、刺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刺谳的解释

调查定案。 唐 柳宗元 《驳复仇议》:“嚮使刺讞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刺谳(cì yàn)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汇,主要应用于古代司法语境,其核心含义指审讯定罪,即通过审问核查案情并最终判定罪行。以下从字形、词义、用法及典籍用例展开详细解析:


一、字形与字义分解

  1. 刺(cì)
    • 本义为“用尖锐物体扎入”,引申为探查、侦讯。
    • 司法语境中特指审问调查,如《汉书·刑法志》载“刺奸”一职,即负责稽查审讯的官吏。
  2. 谳(yàn)
    • 本义为议罪、定罪,强调对案件的评议与判决。
    • 《说文解字》释:“谳,议罪也”,专指司法程序中的定罪环节。

二字合成“刺谳”,指通过审问查明案情并作出定罪裁决的完整司法过程。


二、典籍用例与历史语境

  1. 《汉书·刑法志》:

    “狱之疑者,吏或不敢决,有罪者久而不论,无罪者久系不决……宜令谳者就刺。”

    此处的“刺谳”指对疑难案件进行复审与定罪,体现其作为司法术语的严谨性。

  2. 《后汉书·百官志》:

    汉代设“廷尉平”一职,职责为“掌平决诏狱,刺谳疑案”,即通过审讯裁决疑难案件。


三、现代词典释义


四、相关概念辨析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许慎. 《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1963.
  3. 班固. 《汉书》[M]. 中华书局, 1962.
  4. 范晔. 《后汉书》[M]. 中华书局, 1965.
  5.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辞源》(修订本)[M]. 商务印书馆, 2015.

网络扩展解释

“刺谳”可能是输入错误,正确应为“刺瘊”(俗称),即医学上的“寻常疣”。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病因

刺瘊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HPV通过皮肤破损(如外伤、抓挠)侵入表皮细胞,导致局部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疣状皮损。

二、临床表现

  1. 形态特征
    初期为针头大小的丘疹,逐渐增大至黄豆大小,表面粗糙、坚硬,顶端可能呈棘刺样突起,基底无红肿。
  2. 常见部位
    多发于手部、足部、甲周(甲周疣)等暴露部位,也可表现为丝状(丝状疣)或指状突起(指状疣)。

三、传播与预防

四、治疗方法

  1. 物理治疗
    常用液氮冷冻、激光烧灼或手术切除,需配合术后护理以防感染。
  2. 其他疗法
    局部药物(如水杨酸制剂)或免疫调节治疗,适用于较小皮损。

若发现类似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更多信息可参考医学网站或咨询皮肤科医生。

别人正在浏览...

百家衣体兵储博喻不可一世不足取苍天斥责欻翕樗社存亡安危大方向到底调集断壁残璋樲棘翻布烽燹尜尜改俗迁风感颂勾追海嵎耗顿鹤翎红红袄军花粉嘉量交明绞刑机船嗟哉诘早毄力谨讷金邱剧邑离酒舲船刘海论坐痝裂眉花眼笑迷踪艺培养迁譌趣织三考吏扫定失魂瘦鹤他每天口体议王爷微垣文中虎遐慨相磨县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