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搴取的意思、搴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搴取的解释

采摘。《太平广记》卷六三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玉女》:“於一日稍先至池上,及其 玉女 投小石,水芝果出。 行达 乃搴取。” 清 陈维崧 《泛清波摘遍·万大士表兄招赏白莲赋此》词:“应惹弄珠人到,乘夜搴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搴取是汉语中的一个复合动词,由“搴”和“取”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为采摘、拔取或夺取,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语境,强调主动获取的动作。以下从权威汉语工具书角度分层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搴(qiān)

    《说文解字》释为“拔取也”,《广雅·释诂》进一步注解为“取也”。本义指用手拔取或采摘植物,后引申为夺取抽象事物(如旗帜、荣誉)。

    例:《史记·淮阴侯列传》:“搴旗执馘”,指战场上拔取敌旗。

  2. 取(qǔ)

    《说文解字》释为“捕取也”,本义为捕获,后扩展为获得、选择之意。

二者结合后,“搴取”强化了“主动用力获取”的意象,常见于描述采摘自然物或争夺具象/抽象目标的行为。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搴取:采摘;拔取。

    例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注:此例虽未直用“搴取”,但“落红”暗含自然物的采摘意象,与“搴取”的古典语境契合。)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搴:摘取;拔取。如《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王逸注:“搴,取也。”

  3.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明确标注“搴取”为书面语词,释义为“采摘;夺取”,强调其文雅或庄重色彩。


三、典型用法与语境


四、语义辨析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2.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 《古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3. 李行健主编.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4. 许慎. 《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1963.

网络扩展解释

“搴取”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一、基本释义

搴取(拼音:qiān qǔ)指采摘,强调用手拔取或摘取的动作。该词由“搴”(拔取)和“取”(获取)组合而成,常见于古代文献或诗词中,现代使用较少。

二、词源与用法

  1. “搴”的本义
    根据《广韵》等典籍,“搴”本义为拔取,如“斩将搴旗”指战场上拔取敌方旗帜,突显动作的力度。
  2. 引申为“采摘”
    在文学作品中,“搴”常与植物相关,如《楚辞·九歌·湘君》中“搴芙蓉兮木末”,即采摘水边的芙蓉花。因此“搴取”多用于描述轻柔的采摘行为。

三、文献例证

四、现代应用

该词现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历史研究,日常口语中已被“采摘”“摘取”等词替代。需注意语境适配,避免生硬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搴”的其他组词(如搴旗、搴芳),可参考《新华字典》等工具书。

别人正在浏览...

罢劵别有滋味捶勒儋负滴羞都苏东坡居士讹衰凡枝缝衣工人关咨河汉洪基槐根梦会道能说回舲疾咎金鉴金奁济施举棋若定开路先锋刻字苦谏浪涛连台戏联屯邻家笛麻撒撒蒙箕明正嘛呢轮沐猴冠氢气清软情投契合勤志鳅蛑却之不恭让贤柔茹刚吐入地润利骚音深毖实打实是非分明时暇实则死结添换跳躅缇紫团头聚面雺雺无线电通信夏花现世夏钥携持亵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