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憝的意思、大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憝的解释

极为人所怨恶。《书·康诰》:“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 孔 传:“大恶之人犹为人所大恶。”后用以称极奸恶的人,首恶之人。 晋 潘岳 《西征赋》:“愠 韩 马 之大憝,阻关谷以称乱。” 唐 刘禹锡 《天平军节度使厅壁记》:“ 天寳 末,大憝起於 幽都 。”《明史·刑法志一》:“巨恶大憝,案如山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大憝是汉语中具有历史厚重感的书面词汇,指代罪大恶极之人或群体。根据《汉语大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1. 基本释义

    大憝(拼音:dà duì)由“大”与“憝”组合而成。“憝”本义为憎恨,《说文解字》释为“怨也”,后引申为恶人。因此,“大憝”指极端邪恶、为害深重的首恶之徒,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对暴君、叛贼的批判。例如《尚书·康诰》中的“元恶大憝”,即指首要的罪魁祸首。

  2. 词源演变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先秦典籍。据《古代汉语词典》考证,“憝”在周代已用于描述民愤极大的恶行,后与“大”连用强化程度,成为固定搭配。唐宋时期,“大憝”多用于檄文或史书,如韩愈《平淮西碑》中“大憝就歼”,凸显其庄重色彩。

  3. 用法与语境

    现代汉语中,“大憝”属罕用词汇,多出现于学术研究或文学创作中,用以刻画历史人物的负面形象。例如描述秦桧时,可称其为“残害忠良之大憝”。需注意其书面语属性,日常口语中通常以“元凶”“巨恶”等替代。

  4. 近义与反义

    近义词包括“元凶”“首恶”“巨奸”等;反义词则有“圣贤”“仁者”“忠良”等。需结合语境选择,避免滥用。

“大憝”是汉语中承载道德批判功能的古典词汇,其使用需依托具体语境,多见于文史领域。释义来源综合参考《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大憝”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文言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源和古代文献中解析:

  1. 单字释义:

    • “憝”(音duì):本义为“怨恨、憎恶”,《说文解字》释为“怨也”。后引申指“恶人”,如《尚书·康诰》中“元恶大憝”指首恶之人。
  2. 合成词“大憝”:

    • 字面可解为“极大的憎恶”或“极恶之人”,多用于指代罪大恶极的元凶。例如:
      • 《尚书》:“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此处“大憝”强调罪行之深重。
      • 古代政论中常以此词形容祸国殃民的奸臣或暴君。
  3. 现代使用:

    • 该词已罕见于日常用语,仅存于历史文献或特定学术讨论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若您遇到此词的出处(如古籍原文),建议提供上下文以便更精准地分析其引申义。

别人正在浏览...

按练八际霸权草隶车踪创残绰名电视演播室丢脱东蛮蹲踏遏渐防萌风岸偾辕俯矜该备鳏民国乘还青海水声速合鬟喝雉浣慰翬锦火剪节义霁景靖献金铜仙人炯尔戟指举炊举止娴雅开绽快门良家子连缘嘹亮流动资产六瘼卖苦力恼犯蹑武青头鸡羣类栅剌子山西视疾十四行诗识涂老马石影兕虎肃军叹气土枭呜恻相和献谀瀣气信而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