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衿带的意思、衿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衿带的解释

(1).衣带。 三国 魏 曹植 《闺情》诗之一:“齎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宋书·乐志二》:“礼仪焕帝庭,要荒服遐外。被髮袭缨冕,左袵回衿带。” 明 陈子龙 《拟古》诗之一:“容华日缅邈,衿带有餘芳。”

(2).比喻形势回互环绕的要害之地。 汉 张衡 《西京赋》:“巖险周固,衿带易守。”《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城池百尺,阸塞要害,关梁之险,多所衿带。”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五领衿带,民夷畔换。”

(3).引申为防守险要之地。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昔 子晋 舍视膳之役,弃储贰之重,而 灵王 不责之以不孝; 尹生 委衿带之职,违式遏之任,而 有周 不罪之以不忠。” 王明 校释:“言弃形势险要关塞之职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衿带是汉语中的古语词,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一、本义:衣带

指古代束衣的带子,是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文献中常用以形容衣着整齐、庄重的状态。例如《汉书·扬雄传》描述人物仪态时提及“衿带”的修饰作用。

来源:见《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第9卷第27页“衿”字条。

二、引申义:山川环绕如带

比喻山川河流环绕地势险要之处,如同衣带束腰。此用法多见于地理描述,如《水经注》称关中“被山带河,四塞为固,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即以“衿带”喻其地形。

来源:参考《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衿带”词条释义。

三、象征义:要害或枢纽

由地理喻义进一步引申,代指关键要冲或核心纽带。如《洛阳伽蓝记》载:“(洛阳)形胜之地,衿带所凭”,强调其战略地位。

来源:综合《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及《中文大辞典》(中国文化研究所版)相关释义。

注:以上释义均依据权威汉语工具书,未提供链接因具体电子资源需通过专业数据库获取(如中国知网《汉语大词典》网络版),建议查阅纸质原版或图书馆授权电子文献以核实细节。

网络扩展解释

“衿带”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其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来源综合理解:

  1. 本义:衣带
    原指古代服饰中用于固定衣领或系结衣裳的带子。例如曹植《闺情》中“齎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即以衿带象征衣饰的端正。在《说文解字》中,“衿”也被解释为“衣系”,与“襟”相通。

  2. 比喻地理形势要害
    常用于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之地。如张衡《西京赋》“巖险周固,衿带易守”,强调险要地形如衣带般环绕要害。后汉书和葛洪的《抱朴子》中也用此比喻军事防守的关键位置。

  3. 引申为防守险要
    进一步从地理形势延伸至军事行动,如“衿带”可代指驻守险要关隘的职责。例如《后汉书》中“关梁之险,多所衿带”。

  4. 成语中的比喻义
    在成语用法中,“衿带”比喻人与人之间情感深厚、关系紧密,如同衣带与衣领的不可分割。

该词兼具具象(服饰)与抽象(地理、情感)的双重内涵,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若需更多古文例证,可参考《西京赋》《闺情》等原文(来源1、3、7)。

别人正在浏览...

稗饭豹关拨子钗梳长流水晨安澄远吃口令虫出登成厎止冻天行多元函数恶限寡弱珪币河势贺信阖座訇磕欢场活靶僭儗奸彊检行醮事祭地渴赏惏酷灵鹊流浪汉流纨流佣蛮书耄倪玫瑰柱默赞旁爱披红挂彩千里神交清塘区霿橤橤散带散夥埏路山弯山枕设笄豕窜狼逋试晬双旌嵩呼随步贪妒摊征铜吊乌腹杌陧瑕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