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衿带的意思、衿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衿带的解释

(1).衣带。 三国 魏 曹植 《闺情》诗之一:“齎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宋书·乐志二》:“礼仪焕帝庭,要荒服遐外。被髮袭缨冕,左袵回衿带。” 明 陈子龙 《拟古》诗之一:“容华日缅邈,衿带有餘芳。”

(2).比喻形势回互环绕的要害之地。 汉 张衡 《西京赋》:“巖险周固,衿带易守。”《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城池百尺,阸塞要害,关梁之险,多所衿带。”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五领衿带,民夷畔换。”

(3).引申为防守险要之地。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昔 子晋 舍视膳之役,弃储贰之重,而 灵王 不责之以不孝; 尹生 委衿带之职,违式遏之任,而 有周 不罪之以不忠。” 王明 校释:“言弃形势险要关塞之职守。”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衿带”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其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来源综合理解:

  1. 本义:衣带
    原指古代服饰中用于固定衣领或系结衣裳的带子。例如曹植《闺情》中“齎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即以衿带象征衣饰的端正。在《说文解字》中,“衿”也被解释为“衣系”,与“襟”相通。

  2. 比喻地理形势要害
    常用于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之地。如张衡《西京赋》“巖险周固,衿带易守”,强调险要地形如衣带般环绕要害。后汉书和葛洪的《抱朴子》中也用此比喻军事防守的关键位置。

  3. 引申为防守险要
    进一步从地理形势延伸至军事行动,如“衿带”可代指驻守险要关隘的职责。例如《后汉书》中“关梁之险,多所衿带”。

  4. 成语中的比喻义
    在成语用法中,“衿带”比喻人与人之间情感深厚、关系紧密,如同衣带与衣领的不可分割。

该词兼具具象(服饰)与抽象(地理、情感)的双重内涵,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若需更多古文例证,可参考《西京赋》《闺情》等原文(来源1、3、7)。

网络扩展解释二

衿带的意思

衿带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指的是用来束缚、扎紧衣领的带子。通常是围绕在衣领基部的一根细带,可以调节衣领的松紧程度。

拆分部首和笔画

衿带的拆分部首是衤(衣服的意思),它由11个笔画组成。

来源

衿带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在古代,《说文解字》中有关"衿"的解释是“上衣颈部的布条”。

繁体

衿带的繁体字为「襟帶」。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衿带的古代汉字写法是「襟带」,其中的「襟」是指上衣的领口,「带」则表示带子。

例句

1. 她用衿带扎紧了自己的衬衫领口。

2. 衿带上的花纹与衣物相得益彰。

3. 这种衿带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调节。

组词

1. 衣领:指衣服的领口部分。

2. 襟口:指上衣的领口。

3. 带子:指一种用于束缚或系扎的长条状物品。

近义词

1. 领带:指男士正装上系在领口处的带子,用以装饰。

2. 系带:指用带子扎紧衣物或鞋子等。

反义词

没有明显与衿带意思相反的词语。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