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祚的意思、即祚的详细解释
即祚的解释
(皇帝)即位登基。 三国 魏 曹操 《陈损益表》:“陛下即祚,復蒙试用,遂受上将之任。”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白纱帽》:“ 宋 苍梧王 死, 王敬则 取白纱帽加 萧道成 首,使即祚,曰:‘谁敢復动!’ 道成 不肯。” 元 阿鲁图 《进<金史>表》:“ 唐太宗 即祚,命 魏徵 以作《隋书》。”
词语分解
- 即的解释 即 í 就是:知识即力量。 当时或当地:即日。即刻。即席。即景。在即。即兴(宯 )。 就,便:黎明即起。 假如,倘若:即使。即便(刵 )。即或。即令。 靠近:不即不离。 到,开始从事:即位。 便就离
- 祚的解释 祚 ò 福,赐福:天祚。福祚。 皇位:祚命(赐予皇位)。 年:“初岁元祚。吉日惟良”。 笔画数:; 部首:礻;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即祚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中,其核心含义指帝王即位登基。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分项解析:
一、基本释义
“即祚”由“即”与“祚”组合而成:
二、文献用例与权威释义
- 《后汉书·礼仪志》
“皇帝即祚,大赦天下。”
此处“即祚”明确指新帝登基仪式,伴随大赦天下的政令。
- 《宋书·武帝纪》
“高祖即祚,改元永初。”
印证“即祚”与改元年号直接关联,标志新统治时期的开端。
三、引申含义
“祚”本身含“国运”“福泽”之义,因此“即祚”隐含君主承天命治世的象征意义,如《汉语大词典》释为“嗣位,谓帝王承基业以治天下”。
四、近义词辨析
- 登极:侧重登上帝位的行为,与“即祚”可互换,但少“承祚”的国运内涵。
- 践阼:特指登上宗庙台阶行礼即位,强调仪礼性。
- 嗣位:泛指继承君位,不限于帝王(如诸侯)。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汉典网收录):即祚释义
- 《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卷十五·礼仪志
- 《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卷三·武帝纪
-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释“即”“祚”字条
(注:以上古籍原文链接可访问“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后汉书》《宋书》对应章节查阅。)
网络扩展解释
“即祚”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皇帝即位登基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 词义:指皇帝正式继承皇位,开始统治。其中“即”表示“登上、就任”,“祚”指“帝位”或“福位”。
- 拼音:jí zuò,注意“祚”不读“zhà”,而是第四声。
二、字词拆解
-
即
- 本义为“靠近”,引申为“就任、即位”(如“即位”)。
- 在“即祚”中强调皇帝登基的动作。
-
祚
- 本义为“福运”,后特指“帝位”(如“帝祚”)。
- 例如《国语》中“祚以天下”表示赐予统治权。
三、历史用例
- 三国时期:曹操在《陈损益表》中写道:“陛下即祚,复蒙试用”,指君主登基后重新任用官员。
- 宋代典故:萧道成被拥戴即位时,臣子以白纱帽加其首,称“使即祚”,体现仪式感。
四、相关扩展
- 近义词:登基、践祚、即位。
- 文化内涵:古代“祚”不仅指帝位,还隐含天命与福泽,如“汉祚中缺”表示王朝气运中断。
若需进一步考证文献用例,可参考《三国志》《演繁露》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安份守己鞭辟近里采搏车右痴獃从母丹泣大雁敦任风雨摇摆浮浇富力杠台钩秤贯气鬼脸青何得和友哗众会对恢耀家计捡点记心课实麳麰拦门钟拉齐套联延慄鋭狸首论篹溟涬拧扯牛箧铺白千生万劫敲磕敲吟萋菶轻暗情见势屈轻装简从裘钟散想铩翼社会控制神化霜树霜穗顺人死账邃穆天术微管遐路想穿相为纤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