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撮録的意思、撮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撮録的解释

采录;摘录。 章炳麟 《<新方言>自序》:“自 扬子云 纂《方言》,近世 杭 程 二家,皆广其文,撮録字书,勿能为疏通证明,又不丽于今语。”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间亦有略具联络者,今撮录一篇,以供医家研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撮録(cuō lù)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撮”和“録”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指摘取要点并加以记录,强调对庞杂内容的提炼与整理。以下从权威辞书及语言学角度详细解析其意义与用法:


一、核心释义

  1. 摘录精华,辑要记载

    指从大量文献或言论中选取关键部分进行记录。

    例: “撮録群书要旨,编为类纂。”

    来源: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收录该词,释义为“摘取记录”。

    典籍印证:

    • 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三:“撮録诸家之说,以明其义。”
    • 王念孙《广雅疏证·自序》:“撮録训诂,辨章异同。”
  2. 整理汇编,精简成文

    引申为系统性地整理散见材料,形成简明文本。

    例: “撮録方志史料,成《地方风物考略》。”

    来源: 《辞源》(商务印书馆)释“撮”为“聚合”,“録”为“抄写”,组合意为“汇集抄存”。


二、字源与结构分析


三、典籍用例与权威参考

  1. 经学注释

    清代阮元《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郑玄撮録《周礼》制度,以释《仪礼》。”

    来源: 中华书局点校本《十三经注疏》。

  2. 史学编纂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一:“宋初薛居正等撰《五代史》,多撮録旧文,未加熔铸。”

    来源: 王树民《廿二史札记校证》(中华书局)。

  3. 文献学应用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类书之体,撮録众籍,以类相从。”

    来源: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上海古籍出版社)。


四、现代规范用法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虽未单列“撮録”,但“撮要”(摘取要点)与“辑录”(收集记录)二词可印证其语义结构。学术写作中仍用于表示文献精要汇编,如:

“本文撮録敦煌写本中有关民俗的记载,分析唐宋之际的社会变迁。”


五、相关概念辨析

结论:撮録作为古汉语复合词,承载了传统文献整理的核心方法,其“择精存要”的内涵至今仍适用于学术研究、史料编纂等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撮録”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2.详细说明

3.使用场景

4.出处与示例

5.注意区分

若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典或查字典的原始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百禽炳炳壁隖渤荡抄报超俗绝世吃碰凑腔蹿火痤雎铞子断岫对向惰行恩典房长法祖风告风励芙蓉府歌讴钩元提要红云黄公黄中内润幻影笏囊火旛绛县老人缄默籍名狙刺坑杀狂鞭烂发嫠家灵戈躏跞李绅龙媒轮王买陂塘面拥树捏告贫相乞籴穷鼠啮狸取代反应髯奴日注宂费深根蟠结十二脉狮蛮梳巡桃金娘湾然委身饷酬鲜衣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