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solute sincerity]∶真心诚意;至诚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父》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真诚。《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唐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精诚动天地,忠义感明神。”《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他这点精诚,终是不改,每日焚香打坐,养性存心,有出世之念。”
(2).犹精神。 宋 秦观 《代贺中书仆射范相公启》:“投闲散而闻望愈隆,涉忧患而精诚益壮。”
“精诚”是现代汉语中表示诚挚心意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由“精”与“诚”共同构成:
语义构成
“精”取《说文解字》“择也”之本义,引申为纯粹、无杂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诚”在《礼记·中庸》中解作“真实无妄之谓”,二者合指心意纯粹、毫无保留的真诚状态。
词源发展
该词最早见于道家典籍《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指超越世俗礼仪的内在至真境界(《汉语大词典》)。汉代《论衡·感虚》扩展为“精诚所加,金石为亏”,强调专注之力可突破物质界限。
现代释义
当代权威辞书界定为:“真诚;至诚无伪”,特指排除杂念、全情投入的情感状态,如“精诚团结”指群体间高度互信的协作关系(《辞海》网络版)。
语用特征
多用于书面语境,常修饰“合作”“医道”等专业领域词汇,例如《后汉书·方术传》载郭玉“精诚不主,则方术不效”,揭示专注态度对技艺成效的影响。
“精诚”是一个汉语成语,由“精”和“诚”二字组成,其核心含义为真心诚意、至诚无伪。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义解析
经典出处
语境应用
常见搭配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关成语,可参考《庄子》《后汉书》等典籍。
罢国辨辞肠绪晨参暮礼辰汉宠灵粗野大马爵得理颠倒干坤发碇梵法飞针走线峯嶂棼轮刚廉鼓溜溜海查会通甲卒赍敕极欢经死景致尽忠报国飓潮劳働者劳积拉硬屎撂台离奇六引龙化虎变棆桷明闇末略默片匿情淜濆平水期普度众生愆缧青衲袄穷极全璧归赵三臡僧王赡身盛景神骓饰羔十战十胜寿媪手泐玩鲍汪氏谢柬蟹脚协穆新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