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当涂高的意思、当涂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当涂高的解释

汉 代谶书中的隐语。指 三国 魏 。《后汉书·袁术传》:“﹝ 术 ﹞又少见讖书,言‘代 汉 者当涂高’,自云名字应之。” 李贤 注:“当涂高者,‘魏’也。”《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肃承天命”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太史丞 许芝 条 魏 代 汉 见讖纬于 魏王 曰:‘……故 白马 令 李云 上事曰:‘ 许 昌气见於当涂高,当涂高者当昌於 许 。’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闕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 魏 当‘代 汉 ’。’” 宋 欧阳修 《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火数四百炎灵销,谁其代者当涂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当涂高”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谶纬之学的特定词组,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历史预言和朝代更迭相关,主要记载于《汉书》等正史文献中。以下是基于权威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与词源解析

  1. “当涂”

    • 字义:本义为“正当道路”,引申为“当道掌权”“占据要津”。
    • 文献依据:

      《汉书·王莽传》引谶语:“代汉者当涂高。”意指取代汉朝者需符合“当涂高”的象征。

  2. “高”

    • 字义:既指物理高度(如高大建筑),亦暗喻权势显赫、地位崇高。
    • 谶纬关联:汉代谶纬常以“高”隐喻政权,如“高台”“宫阙”。

二、历史语境与政治预言

“当涂高”作为谶语,曾影响汉末至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三、学术定论

现代汉语词典(如《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

当涂高

汉代谶纬术语,喻指取代汉朝的新兴势力。后成为政权更迭的象征性符号。


四、权威参考文献

  1. 《汉书·王莽传》

    原始谶语出处,中华书局点校本。

  2.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

    载曹丕称帝时对“当涂高”的阐释。

  3.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词条释义。


注:因该词属历史专有名词,现代汉语已无实际使用,解释需依托原始文献及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当涂高”是汉代谶纬文化中的一则隐语,最早见于《后汉书》等史料,其核心含义与朝代更替的政治预言相关。以下是综合多源资料的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1. 字面与出处
    “当涂高”出自汉代谶书,字面意为“当道而高大者”。据《后汉书·袁术传》记载,谶语“代汉者当涂高”被解读为预言取代汉朝的势力。

  2. 历史背景
    汉代盛行谶纬学说,此类隐语常被用于政治宣传。如袁术因名“术”(通“途”,即道路)和表字“公路”,自认为应验了“当涂高”的谶语,进而称帝(、)。


不同势力的解读

  1. 袁术的曲解
    袁术认为“涂”通“途”,其名与字均关联道路,强行将谶语与自身联系,甚至以传国玉玺为佐证(、)。

  2. 曹魏的象征化
    曹魏政权将“当涂高”解释为“宫阙”(即“阙”,象征皇权),因“阙”与“魏”同音,暗指魏代汉的合法性(、)。

  3. 其他延伸解读
    有观点认为“当涂高”暗指阶层垄断(如士族门阀的九品中正制),但此说法多见于后世推测,缺乏直接文献依据。


影响与争议

  1. 政治工具性
    谶语成为汉末群雄争夺正统性的工具,如袁术、李傕均试图借其称帝(、)。

  2. 史书记载的矛盾
    《三国志》等正史未明确曹魏是否主动使用此谶语,但后世文人(如欧阳修)常以“当涂高”代指曹魏(、)。


“当涂高”的本质是汉代谶纬文化催生的政治隐语,其解释因时代和立场而异,主流观点认为它最终被曹魏政权合理化利用,成为代汉的象征。

别人正在浏览...

逼立不竞不絿拆台蒇功抽奬貙虎酢酬德基东馆洞幽烛微端节钝蒙多种饭齐鼓唇弄舌黑价胡雏荤膻蠒卜简亢骄侈暴佚交侵经涉经帙蠲正橘性砢碜款兵喇叭裤六瑚峦岚轮騑麦精麪茶弭从前锋倩语倾侧请见起输确考如此三勒浆审处绳板生忿圣哲神耸石榜识辨手创水照云光獭褐擡叠泰远体规画圆铜铸铁浇无序先灵谢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