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指天地初开、万物开始形成的时代。《鹖冠子·泰录》:“ 泰一 之道,九皇之傅,请成於泰始之末。”
泰始是一个具有历史专名性质的汉语复合词,主要包含以下释义维度:
一、基本释义 作为年号专指,特指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使用的纪年称号,其中以西晋司马炎于公元265年改元"泰始"最为著名。该词由"泰"与"始"两个语素构成,前者取《周易》"天地交泰"的安定盛大之义,后者表初始之意,组合形成"盛大之始"的祥瑞寓意。
二、词义解析
构词解析 • 泰:《说文解字》释为"滑也",引申为通泰、安宁。《易·泰卦》注:"泰者,通而治也",喻指社会昌盛。 • 始:《尔雅·释诂》训"初也",特指时间序列的起点,含开创之意。
语义融合 二字组合突破单字本义,形成专有历史名词,承载"革故鼎新,国运昌隆"的统治合法性象征,常见于政权更迭后的改元行为。
三、历史应用
西晋时期 晋武帝司马炎于265年十二月沿用此年号至274年,见证《泰始律》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法律儒家化进程的里程碑。
其他政权应用 • 南朝宋明帝刘彧465年启用,历时8年 • 成汉李寿338年改元,实施政制改革 • 高昌麴光619年短暂使用
该词现主要作为历史术语收录于《辞源》《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中华书局点校本《宋书·符瑞志》记载:"泰始者,言其功大而始显也",揭示其深层政治语义。
“泰始”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双重含义,需结合历史与哲学背景理解:
晋武帝时期
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第一个年号,使用时间为265年12月至274年,共10年。这是西晋政权的起始标志,象征三国分裂后的大一统时代。
刘宋明帝时期
南朝刘宋政权明帝刘彧的年号,使用时间为465年至471年,共计7年。此时期正值南北朝权力更迭频繁阶段。
源于《鹖冠子·泰录》:“泰一之道,九皇之傅,请成於泰始之末。”
以上信息综合自汉典、恒修居及沪江词典,如需原始文献可查阅相关来源。
八虎邦法唪唪本乡本土便势蝉联往复持刀动杖垂手人爨镬摧坚陷阵错谬颠痴點簇儿孩复音词供顿古钗脚贵异古戍孤装和良黄金屋昏塞或人奖掖颊颧饥附饱扬兢魂竞艳救穷菌圥俊秀沮桡勘测孔穴冷颤落汤螃蟹马蹄刀迷见逆退平素浅白青拂亲热琼玑铨试格桑榆晚景三仪生死无贰生物工程熟田天牕铁鞭退让帏幙香炉峰仙闼衔志谢守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