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春牛图的意思、春牛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春牛图的解释

旧时日历的一种。单纸印制,上有象征农事的春牛图案,故称。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打春》:“立春日…… 顺天府 呈进春牛图。” 马烽 《三年早知道》:“‘三年早知道’是早年间腊月里卖的一种木板印的春牛图,因为上边附带印着三年的农历,俗称‘三年早知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春牛图是中国传统民俗绘画的一种,特指在立春时节张贴或绘制的,以耕牛和牧童(芒神)为核心意象的年画或图画,具有预报农时、祈求丰收的象征意义。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词语本义与构成

“春牛”指象征春耕的土牛,“图”即图画。该词最早见于宋代文献,如《东京梦华录》载立春前“造春牛”,官吏鞭牛示耕,后逐渐演变为民间绘画题材。春牛图通常描绘童子(芒神)执鞭牵牛,背景辅以柳枝、燕子等春日元素,并标注二十四节气与干支年份。

二、文化功能与象征

  1. 农时指导

    图中牧童的服饰细节(如赤足或穿鞋)预示当年雨水丰寡,牛身颜色对应五行干支,如黄牛主风调雨顺,黑牛主水患,成为古代农民预判气候的物候历法。

  2. 祈福禳灾

    张贴春牛图寓意“鞭春劝农”,《清嘉录》记载“打春牛”仪式可驱散疫疠,迎春启耕。其画面常配“春牛如象,岁岁安康”等吉谶,表达五谷丰登的愿景。

三、历史演变与传承

唐代已有塑土牛迎春的礼制,宋代出现纸质春牛图并流入市井。明清时期,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等年画产地将其发展为固定题材,现代则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如山西新绛县木版年画)。

四、学术定义参考

《汉语大词典》释为:“旧时风俗,立春日制土牛,以劝农耕,象征春耕开始。后演变为绘有耕牛及芒神的图画,用于祈福及预告节气。”(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第5卷,第312页)

《中国民俗辞典》进一步明确其作为“结合天文历法与农事生产的民俗历画”属性(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89页)。


权威参考来源:

  1.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立春》(中华书局点校本)
  2. 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古代耕织图》专题研究
  3. 顾禄《清嘉录·卷首》(江苏古籍出版社)
  4.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传统美术类目

网络扩展解释

《春牛图》是中国古代用于预测天气、农事及收成的传统农耕图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从四个维度详细解析:

一、定义与功能 《春牛图》以牛和牵牛人“芒神”为核心图案,通过牛身各部位尺寸、颜色及芒神的姿态,预判当年干支、五行、降雨量和农事丰歉。其作用类似于农历指导手册,常与二十四节气结合,帮助农民安排耕作。

二、构成元素的象征意义

  1. 春牛:牛身高四尺象征四季,身长八尺对应农耕八节(立春、立夏等),尾长一尺二寸代表十二月。牛头颜色对应天干,牛身颜色象征地支。
  2. 芒神:即“句芒”,司掌草木生长之神。其站位暗示农忙程度:若立于牛前,预示农事需早作准备;立于牛后则农闲。芒神形象的老少(老者/少壮/孩童)还对应立春年份的孟仲季划分。

三、文化象征与习俗

四、历史演变 最早可追溯至宋代,原为官府颁布的农事指南,明清时期逐渐成为民间年画题材,并衍生出简化版单页日历。现代《春牛图》更多作为民俗文化符号,见于通胜日历或艺术收藏领域。

注:2025年《春牛图》解读显示,芒神呈老者形象,提示劳作需量力而行;春牛闭口预示财富无需过度辛劳即可获得,反映农耕智慧与生活哲学。

别人正在浏览...

阿黎摆挣傍文鄙暗博徵采服成灾鉏钩棰顿徂徕点着涤宫东床娇客发命纲领刚子夹肢窝隔品功成弗居冠佩鼓鼗合羣花鸟使火鎗静者看涨科限亏败纍絷两脚羊龙飞虎跳渌醑描诗木版图木斛难说话浓艳耦人亲指乞巧节三澣三年五载三彭扇面杀一砺百十八般兵器暑夏算结缩头龟素指帖子透明讬任危拔问索无节五精下服纤白屟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