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顽嚚的意思、顽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顽嚚的解释

亦作“ 顽嚣 ”。1.愚妄奸诈。语出《书·尧典》:“ 瞽 子,父顽,母嚚, 象 傲。”《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帝鸿氏 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顽嚚不友,是与比周。” 陆德明 释文:“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 前蜀 贯休 《古意》诗之七:“一种为顽嚚,得作翻经石。” 明 黄绾 《明道编》卷四:“彼顽嚣大猾又有所规於其间,力为回护。” 郭沫若 《落叶·第十信》:“他的女儿在一家酒店里做卖笑生涯,弄得些钱来只拿去供养她醉汉的父亲,顽嚚的继母和异母的弟妹。”

(2).指 舜 的父母。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姦心兴桀黠,凶丑比顽嚚。”

(3).泛指愚妄而奸诈的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顽嚚"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合成词,其释义可从字形演变与古籍用例两个维度解析:

一、本义溯源 "顽"在《说文解字》中释为"㮯头也",本指未经雕琢的木头,引申为愚钝、固执之意。"嚚"在《尚书·尧典》郑玄注中作"口不道忠信之言",特指言语奸诈,《康熙字典》引《尔雅》注"愚也",强调心智层面的蒙昧。二字合称最早见于《尚书·尧典》"父顽母嚚",描述舜父母愚顽奸诈的品性。

二、语义演变 清代王引之《经义述闻》考据:"顽者无知,嚚者多言",揭示其核心语义包含智力层面的愚昧与行为层面的妄言双重特征。现代《汉语大词典》综合古注,将"顽嚚"定义为"愚妄奸诈",既保留古义又概括其性格特质。

三、语用特征 该词作为历史语汇,现代多用于文献解读或特殊修辞语境。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孔颖达疏引《尧典》注"心不则德义之经谓之顽,口不道忠信之言谓之嚚",说明其常作为典故词使用。在构词法上属并列结构,二字义项叠加强化贬义色彩。

主要参考资料:

  1. 汉典网《说文解字注》
  2. 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
  3. 上海古籍出版社《经义述闻》

网络扩展解释

“顽嚚”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án yín,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
    指“愚妄奸诈”,常形容人顽固且言语不实的行为。该词源自《尚书·尧典》中记载舜的家庭:“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其中“顽”指顽固不化,“嚚”指口不道忠信之言。

  2. 历史典故
    特指舜的父母(瞽叟与继母)。据记载,舜的父亲性格顽固,继母言辞奸诈,两人曾多次加害舜,但舜仍以孝行感化他们。此典故成为古代“孝道”的典型例证。

  3. 引申含义
    后世也泛指愚昧奸诈之人,如唐代柳宗元在《平淮夷雅》中用“顽嚚”批判叛乱者的品性,体现道德批判色彩。

  4. 汉字结构

    • 顽:本义为顽固、愚钝,如“顽石”;
    • 嚚:意为奸诈、口出恶言,如《左传》中“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

提示: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于文言或历史语境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尚书》《史记·五帝本纪》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嗷啕剥削阶级乘策畴谘从死打补钉大寒大劫点缀品定策国老地下室断虹剬削垛集飞班复本浮囊负曝扶疎告珠玉割包翦缕狗攮的海屋添筹伙计拣择阶职开幕词可惮宽安枯耘连属栗陆龙华寺栾华洛杉矶马鬣封明于治乱抹角乞寒泼胡弃咎拳捷拳腕欋疏让挹圣水手臂收置率土舒筋活络私觐肃壹泰否天宝庭皋涂次鲜滴仙分祥凤闲挞浪孝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