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嚚的意思、顽嚚的详细解释
顽嚚的解释
亦作“ 顽嚣 ”。1.愚妄奸诈。语出《书·尧典》:“ 瞽 子,父顽,母嚚, 象 傲。”《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帝鸿氏 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顽嚚不友,是与比周。” 陆德明 释文:“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 前蜀 贯休 《古意》诗之七:“一种为顽嚚,得作翻经石。” 明 黄绾 《明道编》卷四:“彼顽嚣大猾又有所规於其间,力为回护。” 郭沫若 《落叶·第十信》:“他的女儿在一家酒店里做卖笑生涯,弄得些钱来只拿去供养她醉汉的父亲,顽嚚的继母和异母的弟妹。”
(2).指 舜 的父母。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姦心兴桀黠,凶丑比顽嚚。”
(3).泛指愚妄而奸诈的人。
词语分解
- 顽的解释 顽 (頑) á 愚钝:愚顽。冥顽不灵(愚昧顽钝不灵活)。 不容易变化或动摇:顽固。顽强。顽敌。顽症。刁顽。负隅顽抗。 淘气,胡闹:顽皮。顽童。 同“玩”①②。 笔画数:; 部首:页; 笔顺编号:
- 嚚的解释 嚚 í 愚蠢而顽固:嚚顽。嚚猾(貌似愚悍实则狡猾的人)。 奸诈:嚚讼。 有声而不能成语:嚚喑(喑哑)。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顽嚚”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án yín,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
基本释义
指“愚妄奸诈”,常形容人顽固且言语不实的行为。该词源自《尚书·尧典》中记载舜的家庭:“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其中“顽”指顽固不化,“嚚”指口不道忠信之言。
-
历史典故
特指舜的父母(瞽叟与继母)。据记载,舜的父亲性格顽固,继母言辞奸诈,两人曾多次加害舜,但舜仍以孝行感化他们。此典故成为古代“孝道”的典型例证。
-
引申含义
后世也泛指愚昧奸诈之人,如唐代柳宗元在《平淮夷雅》中用“顽嚚”批判叛乱者的品性,体现道德批判色彩。
-
汉字结构
- 顽:本义为顽固、愚钝,如“顽石”;
- 嚚:意为奸诈、口出恶言,如《左传》中“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
提示: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于文言或历史语境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尚书》《史记·五帝本纪》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顽嚚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倔强、顽固、执拗等性格或行为特点。
拆分部首和笔画:
顽嚚的拆分部首为顽字的“页”部和嚚字的“口”部。两个字的总笔画数分别为18画和22画。
来源:
顽嚚这个词语最早见于《诗经·卫风·黍离》:“田畯之负筐,顽嚚且不行。”引申为顽固、执拗的意思。
繁体:
顽嚚的繁体字为頑固,与简体字的意思相同,形容性格或行为固执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顽嚚并没有具体的字形,只有其部首的字形。顽字的古代写法中,“页”部字形变体繁多,嚚字的古代写法中,“口”部字形也有不同的变体。
例句:
他对于自己的观点非常顽嚚,不愿意听取别人的建议。
这个孩子的性格很顽嚚,做事情总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
组词:
顽嚚可以和其他词语搭配形成一些组词,如:顽嚚不化(形容极度执拗不顺从)、顽嚚不驯(形容人固执不改)、好顽嚚(形容有坚持己见和固执性格的人)等。
近义词:
执拗、固执、倔强、顽固等都是与顽嚚相近义的词语,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倔强、顽固的特点。
反义词:
顺从、柔顺、听话等是与顽嚚相反义的词语,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顺从、柔顺的特点。
总结:
顽嚚是一个形容人或事物性格或行为特点的词语,意味着倔强、固执、执拗等。这个词语的拆分部首为顽和嚚,总笔画数为40画。顽嚚最早见于《诗经·卫风·黍离》,后来引申为固执顽固的意思。其繁体字为頑固,而古代的字形则有所不同。顽嚚可以与其他词语搭配形成一些组词,同时也有近义词和反义词存在。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