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流。《后汉书·西域传论》:“若其境俗性智之优薄,产载物类之区品,川河领障之基源,气节凉暑之通隔,梯山栈谷绳行沙度之道,身热首痛风灾鬼难之域,莫不备写情形,审求根实。”
川河是汉语中表示自然水系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字形溯源 「川」甲骨文象形为河道分支之态,《说文解字》释作「贯穿通流水」,本指天然河道(《汉语大词典》第3卷,商务印书馆,2012)。「河」金文字形从水可声,《尔雅·释水》界定为「四渎之一」,特指黄河,后泛指大型水道(《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0)。
本义阐释 二字连用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九川涤源」,经学家孔颖达疏证时强调「川河皆水流之通称」,此时词义已扩展为各类河流的统称(《十三经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影印本)。
语义演变 唐宋文献中呈现双重含义:既保持自然河流本义(如杜甫《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中「江」与「塞」对举),又衍生出象征时间流逝的修辞用法(《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现代释义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明确当代定义:第一义项为「江河流水的统称」,第二义项特指「具有航运价值的大型水道」,第三义项在文学语境中可喻指「连绵不断的事物形态」。
“川河”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和用法如下:
“川河”指河流,属于并列结构的合成词。其中:
需与人名“川河”(作家吴天飚的笔名)进行语义区分,后者属于特定人物代称。
《后汉书》中“川河领障之基源”一句,通过并列“川河”与“领障”(山脉),完整呈现了古代对自然地理的系统描述。
白额虎饱餐襃大边谷不疾不徐昌洋传祚撮略荡主大展宏图嶝石颠倒错乱调官地老虎耳受服采该备宫壸公意归要还镇黄骢少年火躁翦剔贾殃截瘫记家金箍棒绝伦逸群凯撤狼心冷格鳞迹芦荡没心魔说闹开潜声签事奇丽散段三瓜两枣煽弄山镇深山野墺手足胼胝戍卒岁月峥嵘桃莱难悟投军头像兔齧拖发纹丝没动吴祭酒小迟小工枭贼小摘瑕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