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赤符的意思、赤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赤符的解释

(1).“赤伏符”的简称。 唐 刘希夷 《谒汉世祖庙》诗:“运开朱旗后,道合赤符先。” 宋 范仲淹 《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 明 何景明 《郊观》诗:“日月藏金柜,龟龙秘赤符。”参见“ 赤伏符 ”。

(2). 汉 朝的符命。 汉 为火德,火色赤,故称。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昔者受律赤符, 韩信 当乎千里。” 倪璠 注:“《史记》: 刘季 为 沛公 ,旗帜皆赤。由所杀蛇 白帝 子,杀者 赤帝 子,故上赤。‘受律赤符’,言 信 拜大将,受 汉 符命也。”

(3).旧指驱邪的符箓,因用朱砂书写,故称。 明 夏完淳 《端午赋》:“今年之朱索空缠,去岁之赤符已破。”

(4).赤石脂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一·五色石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赤符"是汉语中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赤符"指古代预示帝王受命于天的红色符瑞,由"赤"(朱红色,象征天命)与"符"(符命、征兆)复合构成。《汉语大词典》明确记载该词特指帝王受命的祥瑞,常见于史籍记载。其词性为名词,主要运用于政治预言和史传文献。

二、历史典故 该词典出东汉谶纬文献《赤伏符》,据《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光武先在长安时,同舍生强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这个谶语成为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的重要合法性依据,史称"赤伏符受命"事件。

三、文化内涵 从文化符号学角度分析,赤符承载着三重象征意义:

  1. 天命认证:红色对应五行之火德,符命暗合谶纬学说
  2. 政治预言:通过神秘图谶预示政权更替
  3. 权力建构:为新王朝建立提供神圣化依据

四、用法示例 该词在传统文献中多用于史传文体,如唐代柳宗元《贞符》序言:"仲尼叙《书》,于尧曰'克明俊德',于舜曰'濬哲文明',……汉用大度,克怀于有氓,登能庸贤,濯痍煦寒,以瘳以熙,兹其为符也。而其妄臣乃下取虺蛇,上引天光,推类号休,用夸诬于无知之氓。"此处通过否定符瑞之说,反向印证了赤符在传统政治话语中的重要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赤符”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文献解析,主要包含以下四种解释:

  1. “赤伏符”的简称
    指汉代谶纬文献中的符命,象征天命所归。例如,唐代刘希夷《谒汉世祖庙》诗云“道合赤符先”,宋代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提到“帝握赤符”,均暗含帝王受命于天的意象。

  2. 汉朝的符命象征
    汉代以“火德”自居,对应红色(赤),故用赤符代表政权合法性。北周庾信《普屯威神道碑》中“受律赤符”即指刘邦建立汉朝时以赤色为旗帜,象征火德之运。

  3. 驱邪符箓
    旧时道士用朱砂书写符咒以辟邪,因朱砂色赤,故称“赤符”。明代夏完淳《端午赋》中“赤符已破”即指此类符箓。

  4. 赤石脂的别名
    一种中药名,出自李时珍《本草纲目》,因矿石呈红色而得名。


“赤符”在不同语境下可指谶纬符命、王朝象征、道教符咒或药材,需结合文献具体分析。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本草纲目》及历代诗文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阿兹特克文化暴酷侧篇常用潮丝丝单机噉名倒灶电跃鼎门对遇返初服饭牛歌奋不顾生干奴跟斗归遁古调不弹沆沆河山带砺间不容瞚交精姐丈觉苑老爷爷令妇柳闇露一手马执事门下侍郎灭祀南美洲平籴千妥万妥轻薄无知轻惰契讬让还挼蓝讪铄蛇管生友食不重味狮威霜乌束栝思域悚戴听懂头妻危臲文杰温谕无任之禄闲别香草醛销屈销神流志霞襦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