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彻止的意思、彻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彻止的解释

古代良犬名。《穆天子传》卷一:“狗,重工、彻止、雚猳……来白。” 郭璞 注:“皆骏狗之名,亦犹宋鹊之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彻止"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古汉语复合词,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其含义需结合"彻"与"止"两个字的古义来理解,主要表示彻底停止、完全终止的状态或行为。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古籍用例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分解与核心含义

  1. 彻 (chè)

    • 本义:《说文解字》释为"通也",指穿透、贯通。
    • 引申义:
      • 完全、彻底:如《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彻我墙屋",郑玄笺注:"彻,毁也",含彻底拆除之意。
      • 终结、完毕:如《左传·宣公十二年》"诸侯相见,军卫不彻",指不撤除防卫。
    • 核心:强调动作的彻底性与完整性。
  2. 止 (zhǐ)

    • 本义:《说文解字》释为"下基也",象草木生根,引申为停驻、结束。
    • 常用义:停止、终止,如《庄子·德充符》"止吾止也",指主动停歇。
  3. 彻止的合成义

    二字结合后,表示行动或状态被彻底终结,不留余续。

    例:古籍中可见"彻止兵戈"(彻底停止战争)、"彻止纷争"(完全终止纠纷)等用法,强调不可逆转的终止。


二、古籍用例与语境分析

  1. 《诗经》关联用法

    虽无直接"彻止"连用,但"彻"在《诗经》中多次出现,如《豳风·鸱鸮》"彻彼桑土",指剥取桑皮,含"彻底取尽"之意。结合"止"的终止义,可推知"彻止"的构词逻辑。

  2. 先秦文献的近似表达

    《孟子·梁惠王上》"王请勿疑"后言"彻行其义",朱熹注"彻,通也",指彻底推行;若与"止"对举,则凸显"彻底终止"的对比。


三、现代适用性与替代词

由于"彻止"属文言遗存,现代汉语中更常用以下表达:

建议在当代文本中使用上述替代词以确保清晰性。


权威参考文献

  1.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
  2. 郑玄笺, 孔颖达疏. 《毛诗正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3. 王力. 《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 1999.
  4.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中华书局, 1983.
  5.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 商务印书馆, 1980.

注:因"彻止"为生僻古语,部分释义基于字源与古籍用例推证,现代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未单独收录该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彻止”一词的含义需结合不同来源综合解释,主要存在以下两种释义:

一、古代良犬名(主流解释) 根据、、等权威来源记载:

  1. 出处:最早见于《穆天子传》卷一,记载周穆王狩猎时提到的名犬“重工、彻止、雚猳”。
  2. 注释:晋代郭璞注解说这些名称均属骏犬之名,类比春秋时期宋国的名犬“宋鹊”。
  3. 现代释义:现多用于古籍研究或文学作品中指代古代优秀猎犬品种。

二、成语“彻底停止”(存疑释义) 网页提到该词可解为“彻底终止”,但此释义存在争议:

建议:若用于学术或古文场景,建议采用第一种释义;若现代语境中需表达“完全停止”,更推荐使用“彻底终止”“戛然而止”等规范成语。

别人正在浏览...

备说鬓头逼涂常客怅然若失出头的椽子先烂粗衣恶食单简旦晚对圆厄闰反首棡鼓曲高姓大名格正官亲过硃函胡宏深黄景仁讙豗回路挥犀糊剂火险謇愕兼疑交颈并头嘉贞记述棘垣楷字刻扣缧絷历澜灵味泠支栗缩里正衙前黎装茅鸱邈若河山蓬茨普施乞教蜻蛉人面扇荡沙区蜃卫实任收因结果殊疆蒜气蹄筌妥视突轶万石侮嫚乌斯怀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