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糜费。《宋书·孝武帝纪》:“兵役糜耗,府藏散减。”《南史·循吏传序》:“属以 魏 军入伐,疆埸大扰,兵车连岁,不遑启居,军国糜耗,从此衰矣。”
糜耗是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无谓地消耗、浪费财物或资源,强调消耗的不必要性与损失性。以下从权威词典角度分层解析:
糜
《汉语大词典》释为“浪费;耗费”,本指粥糜的稠烂状,引申为事物过度消耗至无用状态。如《淮南子·兵略训》“攻城略地,糜耗府库”,指军事行动过度消耗国库储备。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12卷,第1083页。
耗
《说文解字》注“耗,减也”,原指谷物减损,后泛指消耗、减损。《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耗”为“减损;消耗”,如“耗资”“耗神”。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528页。
糜耗(mí hào)为同义复合词,语义叠加强化:
权威定义:
指无节制地消耗财物或资源,含贬义,强调因管理不善、挥霍导致的损失。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2卷,第1084页;《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第892页。
用法示例:
词汇 | 核心差异 | 例句 |
---|---|---|
糜耗 | 强调无益浪费,含批判意 | “粗放经营糜耗自然资源。” |
耗费 | 中性词,仅指消耗过程 | “项目耗费三年时间完成。” |
消耗 | 可指合理或自然的损耗 | “运动消耗大量体力。” |
多用于批判性语境,如政策批评(“财政糜耗”)、资源管理(“糜耗能源”)等。
常接“金钱”“物资”“时间”等抽象或具体资源,如“糜耗民力”“糜耗国帑”。
结论:糜耗作为汉语贬义动词,凝结了“无益减损”的核心语义,其权威释义及历史用例均指向非必要、低效的资源消耗行为,适用于批判性经济与社会分析场景。
“糜耗”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财物、资源等因过度使用或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浪费或消耗。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在线词典如汉典()、沪江词典()。
哀飒阿丈常武痴伯子筹谋错镂戴凭经代敍雕勦雕陵掉盏子顶门骨动量钝闵发音非非想蜂窝腹侮工读学校公民基本义务工蚁管窥之说官气鼓钥鹤行鷄羣鑉鑪恍如隔世魂傍要离简傲绝俗监纳椒閤计较锱铢鯨騫锦臆酒果军费口溜子利朗闹僵弄唐煗气破颜微笑侵臣青络青襫人生观森爽膳啖潸流铩羽暴鳞视死若生束流瞬息万状耸体淌凌陶兀退逊托虑宛委五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