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拔贡的意思、拔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拔贡的解释

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 清 制,初定六年一次, 乾隆 七年改为每十二年(即逢酉岁)一次,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同时,经朝考合格,入选者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县,三等任教职;更下者罢归,谓之废贡。参阅 清 福格 《听雨丛谈》卷五、《清史稿·选举志一》。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拔贡”是清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特殊选拔机制,具体含义和特点如下:

  1. 定义与性质
    拔贡是清朝由地方官学(府、州、县学)选拔优秀生员(秀才)贡入国子监深造的途径,属于“五贡”之一。其核心在于“拔尖选拔”,每十二年(逢酉年)举行一次,因此选拔周期长、竞争激烈。

  2. 历史演变

    • 清初定为每六年选拔一次,乾隆七年(1742年)调整为十二年一次。
    • 选拔对象最初仅限于廪生(领取津贴的秀才),康熙十年后扩展至所有生员。
  3. 选拔与任用流程
    各省学政通过考试选拔文行兼优者,称为“拔贡生”。经礼部复核后,需赴京参加朝考:

    • 一等:授七品京官(如翰林院、六部主事);
    • 二等:外放知县;
    • 三等:担任地方教职(如教谕、训导);
    • 不合格者:罢归原籍,称“废贡”。
  4. 与其他贡生的区别
    相较于岁贡(按资历选送)、恩贡(皇帝特赐名额)等,拔贡因选拔标准严格(需通过多轮考试)且名额稀少(每府、州、县仅1-2人),被视为“贡生之首”,社会地位较高。

  5. 常见误区
    需注意“拔贡”的正确写法,部分文献误作“拨贡”,实为“拔”字,强调“选拔”之意。

补充说明:现代语境中,“拔贡”偶被借喻为“选拔人才”,但其核心仍指向清代特有的科举制度。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术语(如五贡、朝考),可参考《清史稿·选举志》等史料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拔贡(bá gòng)是一个汉字词语,含有两个字。现在让我来帮您拆分一下它们的部首和笔画。 拔:这个字的部首是手部,表现的是动作意义。它一共有5画。 贡:这个字的部首是贝部,表示贡献的意思。它一共有8画。 这个词的来源:拔贡指的是选拔贡品或贡献物品的动作。在历史上,拔贡是指选取人才或物品向朝廷献上,表示臣民对君主的忠诚和敬意。 繁体字形式:拔贡 古时候的写法:《说文解字》中将拔写为“揹”,表示仰举或挑举物品的动作,后来形体渐变,写成了现在的拔。 例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拔贡,成为朝廷的高级官员。 组词:拔高、拔尖、拔罐、拔地而起 近义词:提供、奉献、献上 反义词:索取、占有、侵占。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白发鱼北榜变幻无常补子赤阪戳弄大气登假帝社东窗妇逗气顿刀钝废烦速繁育飞黄腾达甘之如饴咯崩跟斗虫闺衽国言海程航船较对脚踝家王借训静窥款顺连策两脸练习生鳞褓淩躐磷光[现象]吏习楼梯麻达茂林修竹瞢昧木嚼濮议青奴全球任公瑞禽三恪十总布霜椑束书缩略语琐帏泰风贪路田中体玄童孺午茶详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