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迟钝无用。 清 唐孙华 《冬日书怀》诗之四:“老至成钝废,行当谢丹铅。”
“钝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钝废”由“钝”(迟钝、不灵活)和“废”(无用、废弃)组成,形容人思维迟钝、缺乏行动力且无所作为的状态。多用于描述因能力不足或消极态度导致无法取得成就的情况。
该词最早见于清代唐孙华《冬日书怀》诗之四:“老至成钝废,行当谢丹铅。”,诗句中通过“钝废”表达年老后思维衰退、难有作为的感慨。
“钝”强调智力或反应上的迟缓,“废”则突出无实际效用,组合后形成对“能力与行动双重缺陷”的贬义描述。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古籍或现代语境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诗词解析。
《钝废》是一个汉语词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能力、智慧或反应迟钝,表现出对事物缺乏敏锐的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
《钝废》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钅(金字旁)和废。钅表示此字与金字相关,废表示此字与废弃、无用等概念相关。
拆分的笔画数为:钅(5画) + 废(5画)。
《钝废》是一个现代汉语词语,来源于古代汉字的演变和字义延伸。在繁体字中,钝废的写法为「鈍廢」。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钝废的形状略有差异。具体而言,钝的古代写法为「閏」,废的古代写法为「廢」,其中「閏」表示阴历中的闰年,「廢」表示废弃、摒弃。
1. 他做事钝废,总是不能及时做出反应。
2. 她的智商很低,简直是个钝废的人。
3. 这个学生学习钝废,需要更多的辅导和帮助。
1. 钝刀:指不够锋利的刀具。
2. 废物:指没有价值或被废弃的物品。
3. 钝化:指使钢铁或刀刃等变得迟钝。
1. 木讷:指性格或言辞行为上不灵活,反应迟钝。
2. 笨拙:指行动迟缓、不灵活,缺乏灵活的思维。
3. 迟钝:指思维反应迟缓,反应慢。
1. 敏捷:指行动迅速、反应灵敏。
2. 机智:指反应敏捷、思维灵活。
3. 聪明:指智慧才智高,能够理解和反应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