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记事的史官。亦指掌文书等事的吏员。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 穆王 即位三十二年,巡行天下……有书史十人,记其所行之地。”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故 唐 人无不善书,远至边裔书史、里儒,莫不书字有法。” 宋 文天祥 《<集杜诗·萧资>序》:“閤门路铃 萧资 ,本书史也。”
(2).典籍,指经史一类书籍。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揆日粲书史,相都丽闻见。”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闭门读书史,窗户忽已凉。”《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 刘奇 对 对方 道:‘贤弟如此美质,何不习些书史?’”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昌龄藏书》:“﹝ 昌龄 ﹞性耽书史,筑 谦益堂 ,丹铅万卷。”
“书史”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意义可从以下角度阐释:
一、基本释义
“书史”指书籍与历史,合称典籍文献。据《汉语大词典》解释,“书”为文书、典籍,“史”为历史记载,合称泛指重要文献。例如《隋书·经籍志》载:“书史之兴,其来久矣”,此处强调典籍传承的历史价值。
二、书法史专指
在艺术领域,“书史”特指书法发展史。宋代朱长文《续书断》将书史分为“神、妙、能”三品,成为书法理论的重要分类依据。现代学者丛文俊在《中国书法史》中进一步系统梳理了书体演变与艺术流变。
三、文献职掌引申
古代官职中,“书史”亦指掌管文书的小吏。唐代杜佑《通典》提及:“郡县置书史,主录文书”,反映其职能与文档管理相关。
四、引证与用例
苏轼《东坡题跋》云:“退笔成冢,书史之勤可见”,此处“书史”强调书法实践与历史积累的结合。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则以“书史浩瀚”形容文献的广博性。
“书史”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两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定义
指古代负责记录历史事件、掌管文书的官员或吏员。例如,晋代王嘉在《拾遗记·周穆王》中提到,周穆王巡行天下时“有书史十人,记其所行之地”。宋代文天祥的《集杜诗·萧资》序中也提到“閤门路铃萧资,本书史也”,进一步佐证了这类职务的存在。
历史背景
唐代边远地区的“书史”和民间“里儒”均需精通书法和文书管理,说明这一职位对文化素养的要求较高。
定义
泛指经书、史书等经典文献。如南朝梁代江淹的诗句“揆日粲书史”和唐代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中“闭门读书史”均以“书史”代指典籍。
文化应用
明清小说如《醒世恒言》中,人物对话提到“习些书史”,强调研读经史对提升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文献、诗词及历史记载,涵盖“书史”的职能与文化意义。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籍或官职制度,可查阅《拾遗记》《新唐书》等原始文献。
版授襃命簿吏乘胜追击啛啛喳喳存没遳脆当地单条耽玩点苔扂楔冻雨负辱复姓观貌察色嶲伟过翼鼓物洪论黄屋车黄芽轘脔匠化鵁节正憬悟谨涩咎罚隽造亢炎楞睁两庑匳体零点隆兴和议马龙妙饰迷蔽迷误南洋拿鸭子逆流而上暖匣沛若庆忌崎曲漆沙砚齐言起早睡晩铨曹龋痛孺月山颓木坏水菑倏易衔木鸟溪父西金信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