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记事的史官。亦指掌文书等事的吏员。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穆王》:“ 穆王 即位三十二年,巡行天下……有书史十人,记其所行之地。”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上:“故 唐 人无不善书,远至边裔书史、里儒,莫不书字有法。” 宋 文天祥 《<集杜诗·萧资>序》:“閤门路铃 萧资 ,本书史也。”
(2).典籍,指经史一类书籍。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揆日粲书史,相都丽闻见。” 唐 韩愈 《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闭门读书史,窗户忽已凉。”《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 刘奇 对 对方 道:‘贤弟如此美质,何不习些书史?’”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昌龄藏书》:“﹝ 昌龄 ﹞性耽书史,筑 谦益堂 ,丹铅万卷。”
“书史”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两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定义
指古代负责记录历史事件、掌管文书的官员或吏员。例如,晋代王嘉在《拾遗记·周穆王》中提到,周穆王巡行天下时“有书史十人,记其所行之地”。宋代文天祥的《集杜诗·萧资》序中也提到“閤门路铃萧资,本书史也”,进一步佐证了这类职务的存在。
历史背景
唐代边远地区的“书史”和民间“里儒”均需精通书法和文书管理,说明这一职位对文化素养的要求较高。
定义
泛指经书、史书等经典文献。如南朝梁代江淹的诗句“揆日粲书史”和唐代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中“闭门读书史”均以“书史”代指典籍。
文化应用
明清小说如《醒世恒言》中,人物对话提到“习些书史”,强调研读经史对提升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文献、诗词及历史记载,涵盖“书史”的职能与文化意义。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籍或官职制度,可查阅《拾遗记》《新唐书》等原始文献。
《书史》一词由两个部分组成:「书」和「史」。
「书」的部首是「又」,在《康熙字典》中,它的总笔画是四画。
「史」的部首是「口」,在《康熙字典》中,它的总笔画是五画。
「书史」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书」指的是书籍、文献,而「史」则表示历史。结合起来,「书史」可以理解为书籍中的历史内容,或是与书籍相关的历史发展。
繁体字中的「书史」保留了原词的意思和拼写。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书」和「史」的形状可能有所不同。然而,无论形态如何,其意义和发音仍然是相同的。
1. 他热爱读书,特别是对于书史方面的研究感兴趣。
2. 《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部重要的书史著作。
1. 书馆:指保存和提供书籍的场所。
2. 史学:研究历史的学科。
3. 书法:艺术形式,用笔勾勒文字。
1. 历书:指史书或历史著作。
2. 文献:指古代书籍或文件。
3. 书志:指对书籍的详细记录。
1. 典籍:指经典和典籍的总称。
2. 小说:指虚构的故事性文学作品。
3. 传说:指流传的历史事件或故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