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康的意思、成康的詳細解釋
成康的解釋
周成王 與 周康王 的并稱。史稱其時天下安甯,刑措不用,故用以稱至治之世。《詩·周頌·執競》:“不顯 成 康 ,上帝是皇。”《漢書·景帝紀贊》:“ 周 雲 成 康 , 漢 言 文 景 ,美矣。” 元 揭傒斯 《奎章閣賀表》:“惟上有 成 康 之君,下有 周 召 之臣。”
詞語分解
- 成的解釋 成 é 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張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事物發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狀況:成形。成性。成人。自學成才。蔚然成風。 變為:長成。變成。
- 康的解釋 康 ā 安甯:康樂(?)。康平。康甯。 空,空虛:蘿蔔康了。 寬闊:康莊。康衢(四通八達的大路)。 無病:康健。康複。康泰。健康。 豐盛:小康。康年。 姓。 筆畫數:; 部首: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成康”是西周初期兩位君主周成王(姬誦)和周康王(姬钊)的并稱,代指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成康之治”。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成康”指西周成王與康王統治時期(約公元前1042年-前996年),史載這一時期政治清明、社會穩定,史稱“刑措四十餘年不用”。該時期被視為中國最早的太平盛世,與後世的“文景之治”“開元盛世”齊名。
2.曆史背景
- 繼承基業:成王繼位時年幼,由周公旦輔政,平定“三監之亂”後推行分封制與宗法制,鞏固周王朝統治。
- 康王延續:康王繼位後延續成王政策,進一步強化中央集權,對外征伐淮夷、東夷,擴大疆域。
3.主要特征
- 政治舉措:推行“明德慎罰”,注重禮樂制度(如《周禮》),建立等級規範,緩和階級矛盾。
- 經濟發展:實施井田制、貢賦制,促進農業與手工業發展;設立“工商食官”制度,推動商業繁榮。
- 文化影響:完善“六藝”教育體系(禮、樂、射、禦、書、數),奠定儒家文化基礎。
4.曆史評價
- 盛世象征:史書稱“天下安甯,刑措不用”,是奴隸制社會發展的鼎盛階段。
- 後世影響:為西周強盛奠定基礎,其禮樂制度對中華文明的政治倫理和文化傳統産生深遠影響。
5.其他含義
“成康”在個别語境中也指韓裔演員康成浩(Sung Kang)的藝名,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如需了解更多曆史細節,可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成康(chéng kāng)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有多個含義和用法。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成字的部首是「戈」,康字的部首是「廣」。成康一共由10個筆畫組成。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成康」意為身體強健、健康,指人的身體狀況良好,沒有疾病。在現代漢語中,「成康」一詞也可以形容事物達到完美、圓滿或成功的狀态。比如說,一個計劃得到了完美的執行,我們可以說該計劃「成康」了。
在繁體字中,「成康」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些差異。例如,成字的早期寫法是「戉」,後來變為現代的「成」。康字的早期寫法是「廣」,它本意為房間,後來演變成健康的意思。
下面是一個例句:
他通過長時間的鍛煉和健康的飲食,終于實現了身體「成康」。
除了「成康」之外,還有一些相關的詞彙。例如,「康健」可以用來形容身體健康的狀态。與之相反,「疾病」是「成康」的反義詞,它指身體的不健康或患病的狀态。
希望這個簡短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