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莲花漏。 唐 郑谷 《信美寺岑上人》诗:“我来能永日,莲漏滴阶前。”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轻綃。”参见“ 莲花漏 ”。
莲漏,又称莲花漏,是中国古代一种利用水流量计时的仪器,因关键部件形似莲花而得名。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历史渊源及文化意象三方面详细解释:
莲漏(lián lòu)
指古代以莲花装饰或形似莲花的计时漏壶。其核心结构为多层漏壶组合,通过恒定水流驱动带有莲瓣的浮箭指示时间刻度,属精密计时装置。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9卷,第1083页;《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789页。
起源
莲漏由南朝科学家祖冲之改良创制。据《南齐书·祖冲之传》载,他“以旧漏乖舛,更造新漏”,通过莲花状漏箭与多级补偿壶结合,大幅提升计时精度。
来源:《南齐书》卷五十二·列传第三十三;《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卷》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201页。
形态特征
漏壶浮箭顶端常铸铜制莲瓣,因莲花象征洁净(水计时需避污),且其开合形态可辅助观察水位变化。宋代《玉海》称:“漏器有金莲承箭,以候时刻。”
来源:宋代王应麟《玉海·器用》;《宋代天文仪器研究》大象出版社,2017年,第134页。
时间隐喻
诗词中常以“莲漏”代指光阴流逝,如清代纳兰性德《台城路·上元》:“莲漏初沉,兰釭微晕。”
来源:《纳兰词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189页。
禅意符号
佛教将莲漏比作修行者对时间的觉知。唐代李商隐《题僧壁》诗云:“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莲漏三阶汲,松风万壑哀。”
来源:《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2004年,第5册第2178页。
来源:《中国通史·科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76页;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藏品数据库(编号G63-479)。
“莲漏”是汉语中的一个词语,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释:
“莲漏”即“莲花漏”,指古代的一种计时器。其名称可能源于器物造型与莲花相关,或与佛教文化中莲花的象征意义有关。
唐代诗文
唐代诗人郑谷在《信美寺岑上人》中写道:“我来能永日,莲漏滴阶前”,通过莲漏滴水声描绘寺院静谧场景。
清代词作
纳兰性德《浣溪沙》有“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轻绡”,以莲漏声象征时间流逝,烘托孤寂氛围。
从“漏”字的释义(东西从孔缝中滴落)可知,莲漏应是通过水流或沙漏原理计时,可能带有莲花装饰或分层结构。相关记载多见于佛教寺院场景。
如今“莲漏”主要用于古诗词鉴赏及历史研究领域,日常生活中已无实际使用。可通过《浣溪沙》等经典作品体会其文学意象。
如需进一步了解“莲花漏”的具体形制,建议查阅《中国科学技术史》等专业文献。
谙忽傲视薄透镜暴迅遍满标营庇覆並翼补缝哺糟啜醨蟾砚敕头池鱼之虑地磁弟妇牴啎杜默丰富庚符广屋冠簪孤操合办红情緑意槐衢璜溪回禄活报剧贱弱剪烛交鬨僬眇假王精浇筋疲力尽峻谷闿怿亢颈领略纚縰率厉买出矛弧民夷捧腹破恨乞灵阮貂换酒闰察三鹿郡公顺天应人疏松缩地经铁流脱来五坊显亮小楫笑面虎小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