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皎洁的容貌。 唐 丁泽 《上元日梦王母献白玉环》诗:“似见霜姿白,如看月彩弯。” 唐 李绅 《莺莺歌》:“黄姑上天阿母在,寂寞霜姿素莲质。”
“霜姿”是一个古典文学中常见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皎洁的容貌,常用来形容人或物高洁、清冷的姿态。以下是详细解析:
形容人的外貌
多用于描绘人物清冷高洁的气质。例如:
象征高洁品格
在部分语境中,“霜姿”隐含对品格的赞美。如李端《赠岐山姜明府》中“自是雪霜姿”,暗喻姜明府如霜雪般坚贞不屈的节操。
(注:与此相关的“雪霜姿”更明确指向不畏严寒的坚韧品质)
“霜姿”是古典诗词中富有画面感的意象,既可用于外貌描写,也可托物言志,表达对高洁、孤傲品格的推崇。其用法多见于唐代诗歌,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深层含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全唐诗》等古籍。
霜姿(shuāng zī)是一个中文词语,由两个字组成。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霜的部首是雨,姿的部首是女,霜有5画,姿有8画。
霜姿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它形容人的容貌或姿态像冰霜一样,冷酷、冰冷。现在常用来描述女性的美丽、高贵和冷艳。
在繁体字中,霜姿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当时,霜的写法是“雙”, 姿的写法是“孖”。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字的写法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形式。
下面是一些使用霜姿的例句:
除了霜姿之外,还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如:冰霜,霜寒,霜降等。
与霜姿相近的词语有冷艳、冰冷、高贵等。
相对的,与霜姿反义的词语有热情、温暖、亲切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