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放偷的意思、放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放偷的解释

金 元 时农历正月十六日不禁偷窃谓之“放偷”。 宋 文惟简 《虏廷事实》:“虏中每至正月十六日夜,谓之放偷。俗以为常,官亦不能禁。其日夜人家若不畏谨,则衣裳、器用、鞍马、车乘之属为人窃去。隔三两日间,主人知其所在,则以酒食钱物赎之,方得原物。”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五·放偷》:“ 金 与 元 国俗,正月十六日谓之放偷。是日,各家皆严备,遇偷至,则笑遣之;虽妻女、车马、宝货为人所窃,皆不加罪。闻今 扬州 尚然。”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放偷”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特定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1.基本含义

“放偷”指我国金元时期的一种特殊风俗,即在农历正月十六日当天,官方不禁止偷窃行为。这一习俗允许民众在限定时间内“偷取”他人财物,但需通过后续协商(如用酒食、钱物赎回)归还物品。

2.历史起源与运作

3.词源与延伸

4.相关文献

可参考宋代文惟简《虏廷事实》、明代郎瑛《七修类稿》等古籍,了解这一习俗的详细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放偷(fàng tōu)是指偷窃行为。下面是关于放偷的详细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 - 放:攴(攵)部,共4画。 - 偷:亻部,共8画。 来源: 放偷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写法。在古代,放偷的写法为“放曱”,其中“放”表示松开、放开,而“曱”表示偷盗、窃取。 繁体: 放偷在繁体中写作「放偷」,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放偷的写法为“放曱”。具体写法上,放的上方加了一横,曱的下方加了一点。 例句: 1. 小明被抓现行,他正在放偷别人的钱包。 2. 这个地方经常发生放偷案件。 组词: 放火、放肆、偷窥、偷偷摸摸 近义词: 行窃、盗窃、偷盗 反义词: 归还、交还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