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甲的意思、放甲的详细解释
放甲的解释
脱下铠甲。《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寻被 后主 敕令,乃投戈放甲,诣 会 於 涪 军前。”
词语分解
- 放的解释 放 à 解脱约束,得到自由:把笼子里的鸟放了。放胆。放诞。放任。放肆。放歌。放怀。豪放。释放。 散(刵 ):放工。放假。放学。放晴(阴雨后转晴)。 带牲畜到野外去吃草: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动,放
- 甲的解释 甲 ǎ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甲子。花甲(六十岁的人)。 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甲等。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甲(名为“进士及第”);二甲(名为“进士出身”);三甲(名为“
网络扩展解释
“放甲”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放甲(拼音:fàng jiǎ)指脱下铠甲、放下武器,字面意义是解除武装。该词最早见于《三国志·蜀志·姜维传》中“投戈放甲”的记载,描述士兵停止战斗的行为。
二、引申含义
在语境中可进一步引申为:
- 停止对抗:象征结束冲突或战争,表达和平意愿;
- 宽容态度:比喻主动退让或和解的姿态。
三、使用场景
- 历史文献:多用于描述古代战争中的投降或停战行为;
- 现代引申:可借指化解矛盾、主动退让的处世态度(如“放甲言和”)。
四、出处与例句
《三国志·蜀志·姜维传》记载:“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于涪军前。” 此句指姜维接到后主刘禅的命令后,解除武装向钟会投降。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相关成语(如“投戈放甲”),可参考《三国志》原文或权威词典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放甲(fàng jiǎ)是一个汉字词组,意为“解除武装”或“脱下甲胄”。它的拆分部首是“放”和“甲”,其中,“放”表示放置、解除,而“甲”则代表甲胄、盔甲。整个词组中,“甲”是主要部分,而“放”则表示对甲胄的解除或摆放动作。
根据《康熙字典》的记录,放甲最早出现在明代,是用来形容士兵解除战斗装备的动作。在繁体字中,放甲的写法与现代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代写法相比有较大的变化。放甲的古代汉字写法为「放鎼」(fàng xià),其中的鎼表示甲胄。由于繁琐和复杂的字形,这种写法已经不再使用。现代汉字简化后,放甲的写法变为「放甲」。
以下是一些使用放甲的例句:
1. 战争结束后,士兵们放甲回到自己的家乡。
2. 放甲后,他感到一身的疲惫与轻松。
3. 历经沙场,战士们终于可以放甲休息了。
与放甲相关的组词有:放甲休息、放甲庄重、放甲一身等。放甲的近义词是脱甲、解甲,反义词是穿甲、装甲。
希望这些信息能满足您的要求。有任何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