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寇仇的意思、寇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寇仇的解释

[enemy;foe] 仇人;仇敌

详细解释

见“ 寇讎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寇仇”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寇”和“仇”两个单字组成,其含义深刻且带有强烈的敌意色彩。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核心释义:

    • 寇:本义指入侵者、强盗、敌人。《说文解字》释为:“暴也。从攴从完。”意指强暴劫掠之人。引申为侵略者、外敌。
    • 仇:本义指仇敌、怨恨的对象。《说文解字》释为:“讎也。从人九声。”意指相互敌对、怨恨的人。
    • 寇仇:两字组合,指像仇敌一样的入侵者或强盗,或者指不共戴天的仇敌。它强调的是一种深刻的、带有敌意和对抗性质的敌对关系,对象可以是入侵国土的外敌,也可以是结下深仇大恨的个人或群体。其程度比一般的“仇敌”更深,常带有“不共戴天”、“势不两立”的意味。
  2. 词义解析与用法:

    • 强烈的敌对性:“寇仇”表达的敌意非常强烈,通常用于描述重大的、根本性的冲突和对立,如国仇家恨、深仇大恨。
    • 对象广泛:其对象可以是:
      • 外敌、侵略者:如“视侵略者为寇仇”。
      • 结下深仇的个人或集团:如“两人结为寇仇”。
    • 情感色彩:带有强烈的负面情感色彩,如仇恨、愤怒、敌视。
    • 常见搭配:常与“视如”、“视为”、“结为”等动词搭配使用(如“视如寇仇”、“结为寇仇”),或与“不共戴天”等成语连用。
  3. 词源与经典用例:

    • 该词历史悠久,在古籍中常见。最著名的出处是《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里,“寇仇”形象地表达了臣子对暴虐君主极端的仇恨和敌对态度。此例深刻体现了“寇仇”所蕴含的深刻敌意和不共戴天的关系。
    • 《汉语大词典》对“寇仇”的释义为:“仇敌;敌人。”并引用了《孟子》和《左传·哀公元年》:“(越国)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雠同仇)。”等书证。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解释为:“仇敌。”
  4. 与近义词的区别:

    • 仇敌:泛指有仇恨的对方,程度可深可浅。
    • 敌人:泛指敌对的一方,范围较广,不一定涉及深仇。
    • 寇仇:强调敌对关系的深刻性、根本性和不共戴天性,程度最重,情感色彩最强烈。它特指那种被视为必须消灭或与之势不两立的仇敌。

“寇仇”意指不共戴天的仇敌或像仇敌一样的入侵者,强调一种极端的、深刻的敌对关系,带有强烈的仇恨和对抗色彩。其核心在于“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常用于描述重大的敌对冲突,是汉语中表达最深重敌意的词汇之一。其经典用例见于《孟子》,奠定了该词在表达强烈敌对关系时的权威地位。

参考来源:

  1. 《孟子·离娄下》原文及释义 (可参考权威古籍数据库或中华书局等出版社版本): 孟子注疏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 《汉语大词典》 (大型权威语文辞书): 汉语大词典 - 网络版 (需订阅) 或 纸质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罗竹风主编)
  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中国最具权威性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网络扩展解释

“寇仇”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kòu chóu,意为仇人、仇敌。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2.用法与语境


3.构词与近义词


4.权威来源与示例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例句,可参考汉典及查字典的详细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邦比崩查必赤赤禅扃惩一戒百齿耋打拍子雕城兜詚兜楼婆香对位繁缛风吹马耳丰肴風月常新分施釜底游魂高升攻苦茹酸孤店孤懦孤月恒诰徽绳蕙心兰质婚外情夹被窝椒台季次接界祭侯槿艳觭重阬岸良称柳带茫然自失妙绝民宗难解难入扑旂乾漠迁植埆塉阒灭群众组织肉头户丧宰三踊时不我与适时视瞻顺风扯帆踏踏歌托寐柝柝外视蚊子木闲审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