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弊的意思、頓弊的詳細解釋
頓弊的解釋
[exhausted and corrupt] 困頓弊敗;敗壞
數十年之後,甲兵頓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樂。——宋· 蘇轼《教戰守策》
詳細解釋
(1).猶疲頓。《魏書·高昌傳》:“或雲昔 漢武 遣兵西讨,師旅頓弊其中,尤困者因往焉。”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聞義裡》:“大王親總三軍,遠臨邊境,寒暑驟移,不無頓弊?”
(2).廢敗;損壞。《國語·周語中》“君之武震,無乃玩而頓乎” 三國 吳 韋昭 注:“言舉非義兵,誅罰失當,故君之武威将見慢黷頓弊也。”《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七年》:“會 關中 久雨,糧運阻絶,士卒疲於征役,器械頓弊,朝廷及軍中鹹以為憂。” 宋 蘇轼 《教戰守策》:“數十年之後,甲兵頓弊,而人民日以安於佚樂。”
詞語分解
- 頓的解釋 頓 (頓) ù 很短時間的停止:停頓。頓宕。抑揚頓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頓然。頓即。頓悟。茅塞頓開。 叩,跺:頓首再拜。 處理,設置:安頓。整頓。 疲乏:困頓。勞頓。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
- 弊的解釋 弊 ì 欺蒙人的壞事:作弊。營私舞弊。 害處,與“利”相對:弊病。弊端。弊害。弊政。利弊。興利除弊。 敗,疲困。 古同“蔽”,隱蔽。 利 筆畫數:; 部首:廾;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頓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頓弊”主要指困頓衰敗或損壞廢敗的狀态。具體可拆解為:
- “頓”:包含短暫停滞、疲乏、叩擊(如頓首)等含義,此處側重“困頓、衰敗”之意。
- “弊”:指弊端、腐敗,引申為事物敗壞或功能失效。
二、引證與用法
-
疲困衰敗
多用于形容軍隊、器械等因長期損耗導緻的疲憊破敗狀态。例如:
- 《資治通鑒》記載:“士卒疲于征役,器械頓弊”(),描述士兵因征戰疲憊、裝備損壞。
- 蘇轼《教戰守策》提到:“數十年之後,甲兵頓弊”(),指長期和平後軍事力量衰敗。
-
廢敗與損壞
強調事物因不當使用或時間推移而失效。例如:
- 《魏書·高昌傳》載:“師旅頓弊其中”(),指軍隊在征途中困頓損耗。
- 三國韋昭注《國語》時提到“武威頓弊”(),形容武力因濫用而衰微。
三、近義詞與語境
- 近義詞:疲敝、衰弊、困敝。
- 反義詞:強盛、完備、興盛。
- 典型語境: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政論文章,批判因忽視治理導緻的軍事、社會衰敗。
四、例句參考
- 現代造句:“長期缺乏維護,原本精良的設備逐漸頓弊。”()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用例,可參考《資治通鑒》《教戰守策》等原文(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頓弊(dùn bì)一詞的意思是:突然出現困厄、挫折或障礙。
頓弊的拆分部首是:頓(dùn)、弊(bì)。
頓弊的筆畫順序是:頓(6畫)+ 弊(5畫)= 總計11畫。
頓弊一詞的來源是:古代漢語詞彙,由頓和弊兩個字組成。
頓弊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頓弊。
在古時候,漢字“頓”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如今寫作“頓”,但在古代常寫作“頓”或“遯”。
例句:他的努力遇到了一次頓弊,但他堅持不懈地繼續前行。
組詞:頓時、一頓、頓首、斷絕不頓弊、勢頭如頓弊。
近義詞:停滞、阻礙、瓶頸、阻隔。
反義詞:通順、順暢、流利、順利。
希望以上回答能夠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