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疎明”。1.通达明智。《庄子·应帝王》:“嚮疾强梁,物彻疏明。”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物,事也;彻,通也;事能通而开明也。” 成玄英 疏:“鉴物洞彻,疏通明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 中山 刘颖 士端 ,疎明简畅; 潁川 韩拯 佐元 ,行备而文。”
(2).简要明确。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二》:“及 隋 之末年,丧乱蠭起,痈疽溃裂;而 太宗 一旦立法定制,疏明简直,上下易遵。”
(3).疏朗透光。 宋 张耒 《局中晚坐》诗:“高林晚叶渐疎明,雨过 长安 万屋青。” 元 刘因 《登武阳》诗:“断虹云淡白,返照雨疎明。”
(4).指疏淡的光辉。 宋 朱淑真 《闲步》诗:“乍得好凉宜散步,朦朧新月弄疏明。”
“疏明”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通达明智
指思维清晰、洞察力强。出自《庄子·应帝王》“物彻疏明”,成玄英注解为“鉴物洞彻,疏通明敏”。五代王定保在《唐摭言》中亦用此义形容人物品性。
简要明确
形容语言或制度简洁清晰。宋代叶适评价唐太宗立法“疏明简直,上下易遵”,强调条理分明、易于遵循的特点。
疏朗透光
多用于描绘自然景象,如枝叶稀疏透光或雨后初晴的明亮感。宋代张耒诗句“高林晚叶渐疎明”及元代刘因“返照雨疎明”均属此类描述。
疏淡的光辉
指光线柔和清淡,如宋代朱淑真《闲步》中“朦胧新月弄疏明”。
其他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庄子》、唐宋诗文及词典释义,涵盖哲学、文学、语言学等多角度分析。
疏明(shū míng)是一个古老而富有哲理的汉字,可以分为“疏”和“明”两个部分,其中,“疏”的部首是疒,总共包含七画;“明”的部首是日,总共包含八画。
疏明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汉字,也是由两个独立的字组成的。其中,“疏”意为通透、开阔,指的是清晰、明朗的状态;“明”意为明亮、清楚,表示光明、明确的概念。
在繁体字中,疏明的写法保持不变,也是由疏和明两个独立的字组成。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疏明的表现形式有所变化。以楚篆为例,疏字的写法为:又一人,像是已经四分为二,上方有个小方格,中间画一横;明字的写法为:又一个四分为二的人,上方有个小方格,中间画两竖。这种写法兼具神秘感和古朴的特点。
疏明这个词可以用在很多句子中,例如:
1. 我们需要疏明自己的思路,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2. 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疏明我们的眼界,拓宽我们的视野。
组词方面,疏明可以与其他字组合成新的词语,例如:
1. 疏导:指引、启示。
2. 明晰:清晰、明确。
3. 疏浚:清理、通畅。
与疏明相近的词语有:
1. 清明:明亮、清晰。
2. 明媚:明亮、美丽。
3. 昭示:明确、传达。
相反义词可以是:
1. 稠浊:不流畅、不清晰。
2. 晦暗:不明亮、不清晰。
3. 迷糊:不清楚、不明确。
通过对疏明这个词的详细解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它代表着清晰、明确的意义,用于形容思路、视野等方面的开阔与明朗。通过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方式,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这个词汇,并在写作和表达中能够正确运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