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对言的意思、对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对言的解释

(1).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六》“糲粱”:“《列子·力命》篇:‘ 北宫子 谓 西门子 曰:朕衣则裋褐,食则粢糲;子衣则文锦,食则粱肉。’以粢糲与粱肉对言。”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古书连及之词例》:“《周礼·宰夫职》:‘二曰师,掌官成以治凡;三曰司,掌官法以治目。’ 郑 注曰:‘治凡,若月计也;治目,若今日计也。’然则凡之与目,事有巨细,故以对言。”

(2).指将两种不同的概念对举称说。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序说:“就是考妣对言也是 东周 以后的用语,古人以祖妣为对,以考母为对。”参见“ 对文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对言"在汉语词典学中主要有两层含义,需结合古代汉语语境理解:


一、字面释义:对答之言

指对话中的应答、回应性言语。

构成解析:


二、经学概念:对文与散文

古代训诂学术语,特指文本中成对出现、意义相对的词语:

  1. 对文(狭义对言):

    同一句式内位置对称、词性相同且语义相关的词语。

    例:《诗经·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左"与"右"形成方位对言。

  2. 散文(对言的参照):

    非对仗的散行文句,与"对文"互为补充概念(见清代王引之《经义述闻》)。

学术价值:

此概念用于分析古籍修辞,如《公羊传注疏》以"对言"释读经文中的反义复合词(参考洪业《春秋经传引得》方法论)。


三、现代语言学延伸

在语法研究中,"对言结构"指对话中引发语与应答语的组合,如:

问:"何时出发?"(引发语)

答:"即刻启程。"(对言)

该结构体现话轮转换机制(参考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对话分析章节)。


权威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王引之《经义述闻》(江苏古籍出版社)
  4.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5.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商务印书馆)

(注:古籍原文释义综合多家注疏,现代阐释以学术著作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对言”是训诂学中的术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1. 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
    指在古文中,通过将意义相反或相关的词语、句子并列使用,形成对比或呼应关系,以强化表达效果。例如《列子·力命》中“食则粢粝”与“食则粱肉”对举,通过“粝”(粗粮)与“粱肉”(精粮)的对比,突出生活差异。

  2. 不同概念的对举称说
    指将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并列提出,形成特定的表达结构。例如郭沫若指出,“考妣”(父母)对言是东周后的用法,而早期用“祖妣”“考母”分别对应祖先和父母。

应用场景
多用于古文注释和语言学分析,如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通过“对言”解析《史记》中的词义矛盾,现代学者则借助此概念研究古代语言演变。

注意
该术语专业性较强,常见于文献训诂领域,日常使用频率较低。

别人正在浏览...

埃蔼百寿图榜标不人道不同流俗菜单惨黩柴立不阿柴林朝考趁早虫眼寸食地脚丁主恫骇俯首戢耳钩脚管彤号慕黄中煇烁护甲湖滩贾舶简则家羽积暑啾喧军报狼狗练才麟牒赁金龙炯笼门胪陈落叶知秋埋伏圈茅室土阶马秋片言居要皮夹子浅诞乞假倛魄畎夷烧财神识拔帅由睡顿暑气俗文学叹为观止天枢辋口僞端无端端香蒲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