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對言的意思、對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對言的解釋

(1).訓诂學上指意義相反或關聯的詞句相對成文。 清 王念孫 《讀書雜志·史記六》“糲粱”:“《列子·力命》篇:‘ 北宮子 謂 西門子 曰:朕衣則裋褐,食則粢糲;子衣則文錦,食則粱肉。’以粢糲與粱肉對言。”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古書連及之詞例》:“《周禮·宰夫職》:‘二曰師,掌官成以治凡;三曰司,掌官法以治目。’ 鄭 注曰:‘治凡,若月計也;治目,若今日計也。’然則凡之與目,事有巨細,故以對言。”

(2).指将兩種不同的概念對舉稱說。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序說:“就是考妣對言也是 東周 以後的用語,古人以祖妣為對,以考母為對。”參見“ 對文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對言"在漢語詞典學中主要有兩層含義,需結合古代漢語語境理解:


一、字面釋義:對答之言

指對話中的應答、回應性言語。

構成解析:


二、經學概念:對文與散文

古代訓诂學術語,特指文本中成對出現、意義相對的詞語:

  1. 對文(狹義對言):

    同一句式内位置對稱、詞性相同且語義相關的詞語。

    例:《詩經·關雎》"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左"與"右"形成方位對言。

  2. 散文(對言的參照):

    非對仗的散行文句,與"對文"互為補充概念(見清代王引之《經義述聞》)。

學術價值:

此概念用于分析古籍修辭,如《公羊傳注疏》以"對言"釋讀經文中的反義複合詞(參考洪業《春秋經傳引得》方法論)。


三、現代語言學延伸

在語法研究中,"對言結構"指對話中引發語與應答語的組合,如:

問:"何時出發?"(引發語)

答:"即刻啟程。"(對言)

該結構體現話輪轉換機制(參考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對話分析章節)。


權威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王引之《經義述聞》(江蘇古籍出版社)
  4.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
  5. 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商務印書館)

(注:古籍原文釋義綜合多家注疏,現代闡釋以學術著作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對言”是訓诂學中的術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1. 意義相反或關聯的詞句相對成文
    指在古文中,通過将意義相反或相關的詞語、句子并列使用,形成對比或呼應關系,以強化表達效果。例如《列子·力命》中“食則粢粝”與“食則粱肉”對舉,通過“粝”(粗糧)與“粱肉”(精糧)的對比,突出生活差異。

  2. 不同概念的對舉稱說
    指将兩個不同範疇的概念并列提出,形成特定的表達結構。例如郭沫若指出,“考妣”(父母)對言是東周後的用法,而早期用“祖妣”“考母”分别對應祖先和父母。

應用場景
多用于古文注釋和語言學分析,如清代王念孫《讀書雜志》通過“對言”解析《史記》中的詞義矛盾,現代學者則借助此概念研究古代語言演變。

注意
該術語專業性較強,常見于文獻訓诂領域,日常使用頻率較低。

别人正在浏覽...

拜懇缽帒朝堂舛濫除班出溺大土大小調中帝君定距短期菲什諷玩詭森森好施橫豪呵止灰不溜丢監戒景氣靜悟舊儒糾帥君山卡秋莎困獸糧多草廣撩火加油澟澟流揜夢餘磨博士膩柳烹龍煮鳳迫近切摩麒麟函勸講群像如花似玉紗絹勝事守璞收拭疏服瞬息說話之間厮琅琅司慎隨葬泰適渭陽之情文星高照仙屬小範老子校課謝安屐襲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