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端庄持重。《南齐书·徐孝嗣传》:“幼而挺立,风仪端简。”《宋史·曹彬传》:“ 彬 执礼益恭,公府讌集,端简终日,未尝旁观。”
(2).正笏。谓两手平举捧着手板。 唐 郑谷 《寄左省韦起居序》诗:“端简炉香里,濡毫洞案边。”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太清宫玉石像》:“工役掘地,得玉石人,涤去泥壤,则簪裙端简,如龙之像。”
"端简"为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与文献用例两个维度解析:
一、分字释义 "端"字在《说文解字》中释为"直也",本义指端正、正直,引申为庄重仪态(《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4版);"简"字甲骨文象竹简形,《尚书·多士》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指竹木制成的书写载体,后衍生出简要、选择等引申义(《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20版)。
二、整体释义 该词包含双重语义特征:
三、语义演变 唐代起词义发生转喻扩展,既可指代官员(以特征代本体),如白居易《赠江州李使君》"端简承清问",又可作动词表"端正选择",如《朱子语类》"治学当端简义理"(《唐宋语词考释》中华书局)。该词现代已退出常用词汇范畴,仅见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
“端简”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指人的仪态或行为端正庄重、简洁朴素,不浮夸或炫耀。
指古代官员双手平举笏板(上朝用的手板),表示恭敬或庄重的姿态。
该词多用于古籍或正式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可借以形容简约大方的风格或严谨的礼仪规范。
闇鸟白水真人襃弹标望材头趁程敕书大民族主义废格锋距改絃易调高校膏泽脂香亘古亘今葛仙米规虑寒廉涵泳贺雅回恩浑含豁浪扈侍呼汹交契缴奏借换饥年酒大工刊授口直心快括约肌龙头拐杖卵壳骡车马鞍男傧相农力青骡青士全牛全音三藐三耦僧雏声嘶力竭收货水站天曹剃剪铜兽透泄完毕望尘拜伏畏死贪生文房四宝窝窝蹩蹩先动闲窕谐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