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更的意思、二更的详细解释
二更的解释
指晚上九时至十一时。又称二鼓。《南史·儒林传·沉洙》:“ 梁 代旧律,测囚之法,曰一上,起自晡鼓,尽于二更。” 唐 王维 《秋夜独坐》诗:“独坐悲双鬢,空堂欲二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 匡超人 虽是忧愁,读书还不歇。那日读到二更多天。” 巴金 《抹布集·杨嫂》:“二更的锣声响了,我和三哥便把母亲抄给我们读的一本《白香词谱》阖了起来。”
词语分解
- 二的解释 二 è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 双,比:独一无二。 两样,别的:二话。不二价。 两 笔画数:; 部首:二; 笔顺编号:
- 更的解释 更 ē 改变,改换:更正。更生(重新获得生命,喻复兴)。更衣(a.换衣服;b.婉辞,上厕所)。更定(改订)。更迭(轮流更换)。更递。更番。更新(旧的除去,新的建起)。更张(调节琴弦,喻变更或改革)。
网络扩展解释
“二更”是古代夜间计时单位,对应现代时间的21:00至23:00,又称“二鼓”。以下是详细解释:
-
时间范围
古代将夜晚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二更为第二更,即戌时与亥时交替阶段,相当于现代21:00-23:00。部分资料提到“二更”可能延伸至23:00后,但主流定义以21:00-23:00为准。
-
历史文献与文学引用
- 《南史·儒林传》记载“起自晡鼓,尽于二更”,说明其作为法律文书中的时间节点。
- 唐代王维《秋夜独坐》中“空堂欲二更”,清代《儒林外史》描述“读到二更多天”,均体现该词在古代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
文化背景
- “更”与“鼓”关联,因古代通过更夫击鼓报时,故有“二鼓”之称。
- 二更属于古人休息前的时段,常被用于描写深夜读书、独处等场景。
-
现代引申
现代有短视频平台“二更”借用此词,但其含义已脱离时间范畴,转为品牌名称。
二更作为传统计时单位,兼具实用性与文学意象,反映了古代时间划分的智慧。若需进一步了解五更体系或相关诗词引用,可查阅《南史》《儒林外史》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二更是指夜间的第二个时辰,通常在子时(晚上11点到1点之间)。该词源于古代汉字,可以分为两个部首:「二」和「更」。「二」表示数字二,表示第二;「更」则是具有多个含义的汉字,其中一个意思是日晚的第一更和第二更它是一个形声字,由「艹」和「夐」组成,因此它的笔画数为7。在繁体字中,「二更」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更」的形态与现代写法略有不同。在古代,其形状更加草书化,书写时中间的横笔不会写得过于平直,更加向上微微弯曲。这种写法是古时候人们常用的书写方式。
以下是几个例句中使用「二更」这个词的情景:
1. 昨晚我睡得很晚,直到二更半夜才入睡。
2. 在古代,卫士通常会在二更时巡逻城墙,确保城市的安全。
3. 村子里的三更钟在夜晚的二更还在敲响。
根据语境和需要,「二更」这个词可以与其他词组合成不同的词语。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组词:
1. 二更鸡:用来形容经常在二更时分才醒来的人。
2. 二更半夜:用来形容深夜的时刻,通常指晚上12点到凌晨1点之间。
在意义上,「二更」的近义词可以是「夜半」或者「午夜」,它们都指代夜间的特定时刻。至于反义词,与「二更」相对的词语可能是「黎明」,因为「二更」是夜晚的最后一个时辰,而「黎明」则是天亮之前的时刻。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其他问题,随时问我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