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躡影 ”。1.追蹑日影。比喻极其迅速。《文选·曹植<七启>》:“忽躡景而轻騖,逸奔驥而超遗风。” 李善 注:“景,日景也。躡之言疾也。”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风驰电逝,躡景追飞。”《梁书·王僧孺传》:“未有躡影追风,奔骤之若此者也。” 清 徐书受 《新岭》诗:“躡景有羽翰,苍苍暮凝紫。”
(2).追随;效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6*解一·支遁》:“追踪 马鸣 ,躡影 龙树 。义应法本,不违实相。”
(3).良马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 秦始皇 有七名马:追风、白兔、躡景、犇电、飞翮、铜爵、神鳧。” 明 邵璨 《香囊记·琼林》:“[浄]俱已完备了,且是好马。[末]怎见得好马?有多少名色?[浄]只见赤电超光越影,奔雷躡景踰辉。”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蹑景汉语 快速查询。
“蹑景”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niè yǐng(注音:ㄋㄧㄝˋ ㄧㄥ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释:
比喻极其迅速
源自“追蹑日影”的意象,形容速度快如追赶光影。例如:
追随、效法
引申为对前人的学习与仿效。例如:
良马名
古代名马之一,秦始皇七大名马包括“蹑景”(见晋·崔豹《古今注》)。
“蹑景”兼具动态意象(速度)、行为引申(效法)及实物指代(名马),需结合语境理解。如需更多古籍用例,可参考《文选》《高僧传》等文献来源。
《蹑景》是一个成语,意为悄悄地跟随并欣赏景物。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人们默默地观赏或追随美景的情景。
《蹑景》的拆分部首是走字旁。它的总笔画数是15画。
《蹑景》这个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杜牧的《秋夕》诗中:“蹑成青云思别离,忆赏错落梅花枝。虽想平生非素意,聊因佳句动情词。”这里的“蹑景”表示默默地欣赏景物。
在繁体字中,蹑景的写法是「躡景」。
在古代,蹑景这个词的字形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例如,曹植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作“涉彼蹑景兮,不媚于世。”这里的“蹑”字写作“涉彼踅景兮”,但意思相同。
1. 他一个人蹑景而行,享受着这片宁静美丽的风景。
2. 每当黄昏时分,她喜欢蹑景而去,远离城市的喧嚣。
蹑景无痕、蹑景寻芳、蹑景以待、蹑景追影。
追随景物、默默欣赏、悄然追赏。
大声赏析、张扬观赏、喧嚣欣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