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金鱼符的意思、金鱼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金鱼符的解释

(1).金质的鱼符。 唐 代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佩带, 开元 初,从五品亦佩带,用以表示品级身分。 金 制,四品以上佩带。见《新唐书·车服志》《金史·舆服志中》。亦省作“ 金鱼 ”。 唐 韩愈 《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铭》:“天子使贵人持紫衣金鱼以赐。” 唐 元稹 《自责》诗:“犀带金鱼束紫袍,不能将命报分毫。”

(2). 辽 代调发兵马的一种符信。《辽史·兵卫志上》:“铸金鱼符,调发军马……上遣大将持金鱼符,合,然后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金鱼符是中国古代官制中的重要信物,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鱼符制度。据《新唐书·车服志》记载,鱼符是官员出入宫禁、证明身份的凭证,材质按官阶区分:三品以上佩金鱼符,五品以上佩银鱼符。其形制为鱼形,分左右两半,左半存于官府,右半由官员随身携带,核验时需两符相合方可通行。

金鱼符的政治功能体现在两方面:其一为身份标识,持有者可直接参与朝廷重大事务,《唐六典》载其“以明贵贱,应召命”;其二作为君王赏赐之物,如《资治通鉴》所述,唐玄宗曾赐安禄山金鱼符以示恩宠。该制度延续至宋代,据《宋史·舆服志》记载,虽形制简化,仍保留鱼符作为高级官员特权象征。

在文化层面,金鱼符承载着“鱼跃龙门”的祥瑞寓意,其纹饰多錾刻云雷纹或螭龙纹,象征权力与地位。唐代诗人王建《宫词》中“忽地下阶罗带解,非时应得见金鱼”的描写,佐证了金鱼符在宫廷文化中的特殊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金鱼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信物,其含义和用途在不同朝代有所差异,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唐代及金代:官员身份象征

  1. 材质与形制
    金鱼符为金质鱼形符信,唐代初期仅限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佩戴,后扩展至五品以上。金代则规定四品以上官员佩戴,用以彰显品级身份。

  2. 功能与演变
    唐代官员通过金鱼符确认身份,尤其在出入宫禁或执行公务时作为凭证。据《新唐书·车服志》记载,其制度在开元年间进一步细化,成为官僚等级体系的重要标志。

二、辽代:军事调令符信

辽代将金鱼符用于军事领域,作为调发兵马的凭证。根据《辽史·兵卫志》记载,朝廷派遣大将持有金鱼符,需与地方符信“合符”后方可行动,确保军令的真实性与权威性。

补充说明

部分资料(如)提及“金鱼符”被引申为评判人品德的成语,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史籍,可能为后世附会或文学化解读,需谨慎采信。

建议结合《新唐书》《金史》《辽史》等正史记载,进一步考证其具体使用细节。

别人正在浏览...

安命百典豹略暴恣踣覆布琼布拉步戏布席呈进丛篠翠冠大教学论电压互感器鼎俎端爱断饨富隆钢种股慄果否海眼环宇华鲜慧照获取贾诚贾仇牋表姜孟集聚金饼津济纠核抗涝客窗酷日老茧离仑领墒满实马桩蜜不齿蜂母妇闹鬼前台秦桧穷阎漏屋七星弱丧色服神而明之释聃手八叉鹴裘漱润松风亭铁笛窝贜溪盎蝎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