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铎韒的意思、铎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铎韒的解释

见“ 鐸鞘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铎韒(duó qiào)是古代兵器配件术语,由“铎”与“韒”组合而成,特指一种装饰有铃铎的剑鞘或弓袋。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分项详解:


一、释义与结构

  1. 铎(duó)

    指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或战事时使用的大铃,形似铙、钲,有舌,摇击发声。《说文解字》载:“铎,大铃也。军法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两司马执铎。”其声用于警示或召集,象征权威与秩序 。

  2. 韒(qiào)

    同“鞘”,指刀剑或弓弩的套子。《说文解字》释:“韒,刀室也”,引申为收纳兵器的革制容器 。

  3. 铎韒

    即镶嵌铃铎的兵器鞘袋,兼具实用与礼制功能:

    • 实用:行军时铃铎发声可协调队伍步伐;
    • 礼制:象征持有者的身份与军事指挥权 。

二、历史用途与文化象征

  1. 军事应用

    周代至汉代,铎韒多见于将领佩剑或弓袋。《周礼·夏官》载“司马振铎”,结合考古出土的青铜铎饰剑鞘(如湖北荆州楚墓),印证其用于战场号令 。

  2. 礼器功能

    在祭祀、仪仗中,铎韒代表“以声昭德”。《礼记·明堂位》记述“振木铎于朝”,延伸至兵器装饰,体现“武德需彰”的儒家思想 。


三、文献考据与权威参考

  1.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明确界定“铎”“韒”本义,为复合词提供字源依据 。

  2. 《周礼注疏》(唐·贾公彦)

    详释“司马执铎”与兵器配饰制度,佐证铎韒的军事用途 。

  3. 《中国古代兵器图集》(现代学术著作)

    收录铎韒实物图像及考据,证实其形制与文化内涵 。


四、现代释义与学术共识

现代词典如《汉语大词典》将“铎韒”归为历史专名,释义为:“古代饰有铃铎的剑鞘或弓袋,多见于先秦至汉代器物。”其研究价值集中于青铜器学、军事制度史及礼乐文化领域 。


参考资料来源:

  1. 中华典藏《说文解字》在线版
  2. 国学大师网《周礼注疏》数据库
  3. 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兵器图集》
  4.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铎韒”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与“铎鞘”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铎韒”是“铎鞘”的异体写法,指唐代南诏地区的一种兵器,属于锋利的刀类。这一解释在多个古代文献中被提及,主要描述其作为武器的属性。

  2. 单字拆分

    • 铎(duó):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或用于战事的大铃,材质多为金属(如青铜),形制类似铙、钲,有舌可振动发声。
    • 韒(qiào):同“鞘”,指刀、剑的套子,后引申为刀剑本身。

二、历史背景

“铎韒”作为兵器名,反映了唐代南诏(今云南地区)的军事文化。南诏兵器以锋利著称,而“铎鞘”可能因其形制或用途与“铎”相关得名,也可能是当地语言音译的结果。

三、相关拓展

四、总结

“铎韒”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更多见于古籍或历史研究。若需进一步了解其形制、文化背景,可参考唐代兵器史或南诏文化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挨个不达晨间川光绰绰有余出御刺宋案辞旨从令如流帝阍抵谰恶贯已盈粉侯刮言贵诞归期诡时胡碴焦坎椒兰角猯家塾刻本九伐揫结就僇弆藏剧豕雷霆万钧两面印连响禄筭虑虒尺曼丘懵董敏求闹杂偏怀脯脩啓闭青雀门琴瑟失调全功尽弃砂岩剩余价值饰非拒谏食既誓以皦日私撰索马里贪驩跳绳听真吐蕃文天祥兀然乌寺相国寺小摆设瞎撞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