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顽石点头的意思、顽石点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顽石点头的解释

[(be so persuasive as to make) the insensate stone nod in agreement] 传说晋朝和尚道生法师对着石头讲经,石头都点头了(见《莲社高贤传》)。比喻只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再愚顽不化的人也能被感化

详细解释

语本 晋 □□《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师被摈,南还,入 虎丘山 ,聚石为徒。讲《湼槃经》,至阐提处,则説有佛性,且曰:‘如我所説,契佛心否?’羣石皆为点头,旬日学众云集。”后因以“顽石点头”比喻道理讲得透彻,说服力强,足以使人信服。《五灯会元·黄龙南禅师法嗣·保宁圆玑禅师》:“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己求,莫从他觅……直饶説得天花乱坠,顽石点头,筭来多虚不如少实。” 清 蒋士铨 《香祖楼·情转》:“陛下这番劝化,可令顽石点头,泥牛转磨矣。” 清 讴歌变俗人 《俗耳针砭》第一回:“幸我尚存三寸舌,待看顽石点头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顽石点头”是汉语中极具画面感的成语,字面指坚硬的石头被感化而点头,引申为以精妙的道理或真挚的情感打动顽固不化之人。该词出自南朝梁代《莲社高贤传》,记载高僧竺道生讲解《涅槃经》时“群石皆为点头”的典故,生动展现佛教思想中“众生皆有佛性”的哲理。

从语言应用角度看,《现代汉语词典》将其释为“形容道理讲得透彻,使人不得不心服”,多用于形容教育者循循善诱或辩论者以理服人。例如清代小说《镜花缘》中“学问从争论中明,顽石经仙手能点”,即用此典强调教化力量。

从文化符号学分析,《中华成语大辞典》指出该词融合了“自然物的人格化”与“抽象概念具象化”双重修辞,既体现汉语言“托物言志”的传统,又反映中国哲学“感通万物”的认知体系。这种语言现象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等成语中亦有印证。

网络扩展解释

“顽石点头”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连无知的石头都能被道理感化而点头,比喻说理透彻、逻辑严谨,使人不得不信服。常用于形容教育或说服的效果极佳,连最顽固的对象也被打动。


二、典故出处

源自晋代高僧竺道生 的传说。据《莲社高贤传》记载,他在虎丘山讲《涅槃经》时,因见解精妙,竟让周围的石头纷纷点头认可,以此展现佛法的感化之力。


三、语法与用法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五、例句参考

  1. 文相公的议论透彻,真可谓“顽石点头”,连病者听闻也霍然而愈。
  2. 她条理清晰的说服力,能让顽石点头。
  3. 老师耐心劝导,终使学生如顽石点头,改正错误。

提示: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莲社高贤传》原文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碍叫徧告汴京卞庄不到餐卫趁场车子大寳大浪灯火店牒桉东牀择对方今泛浩摩苍丰厖傅色甘贫乐道戈剑丱女寡态滚刀化物降贵纡尊疆圻节朔惊倒吉日良辰九九归原刻刻苦心累圣六畜不安駡天咒地麪片儿秘乐模则碾轧鸟子声请将不如激将萋蒨上半晌上羾觞勺石太尉室匣狩猎笥腹死模活样诵味溲便谭腿讨喜欢贴落同功玩影稳慎夏后启侠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