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贰尹的意思、贰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贰尹的解释

指 唐 代州府副职少尹。少尹,从四品下,掌贰府州之事,故称。后亦作为县令副职县丞的别称。 唐 穆员 《京兆少尹李公墓志》:“公以贰尹去职,礼优饰终,有以见才拔乎萃,恩超于时。” 唐 李商隐 《祭吕商州文》:“ 渚宫 贰尹,相府中郎,将伸蠖屈,欲復鸳行。” 清 方濬颐 《转徙馀生记》:“饮罢,同至 城隍山 ,遇同里 吴康甫 贰尹,所言亦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贰尹是汉语中对古代官职“县丞”的别称,属于县级行政机构的副职官员,主要职能为辅助县令(知县)处理政务。以下从词源、历史背景及职能三方面详细解析:


一、词义构成与字源


二、历史沿革与制度背景

“贰尹”作为县丞的尊称,盛行于明清时期。据《明史·职官志》载,县丞秩正八品,职责为“分掌粮马、巡捕、水利等务”,佐理县政。清代沿袭此制,县丞需协助知县管理赋税、户籍、司法等事务,在知县空缺时可暂代职权。

此职源于秦汉的“县丞”,历代名称虽有变化(如隋唐称“丞”,宋称“县尉”),但“贰尹”作为雅称多见于明清文献,如清代地方志中常以“贰尹”代称县丞。


三、具体职能与行政定位

  1. 佐理县政:

    分管户籍、赋税征收、仓储管理及文书案牍,减轻知县负担。

  2. 专项职责:

    明代县丞常专管水利(如河道治理)、粮运;清代则侧重治安巡捕、驿站管理。

  3. 应急代职:

    知县因故离任时,县丞可暂代行职权,维持县务运转。


四、文献例证与文化意涵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贰尹"词条释义
  2. 《中国历代职官辞典》(中华书局)明清职官制度解析
  3. 《明史·职官志》《清史稿·职官志》县级行政架构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贰尹”是一个历史官职相关的词语,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演变,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贰尹”由“贰”(替代、副职)和“尹”(官职)组成,字面意为“副职官员”。最初指唐代州府的副职少尹,属从四品下,辅助主官处理政务(如《京兆少尹李公墓志》记载)。后来也代指县令的副职县丞。

二、历史背景与职能

  1. 唐代州府少尹
    唐代在州府设“少尹”一职,为刺史(州长官)的副手,负责协助管理地方事务,地位仅次于主官。
  2. 后世演变
    宋元以后,“贰尹”逐渐成为县丞(县令副职)的别称,职能包括协助县令处理户籍、赋税等事务。

三、相关辨析

需注意与“二尹”区分: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中,例如唐代李商隐的《祭吕商州文》提及“贰尹”职能,明代小说《警世通言》则用“二尹”指代县丞。

若需进一步了解官职演变或具体案例,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卞庄子伯封不是事惨怒冲穆舛令刺文裤东碰西撞断肠睹景伤情丰饱逢集服命官照鼓儿词海嵎号嗄横穿横土皇店贱吏椒花舫架子猪机锋祭告急管寄家凈门景星凤凰局促鞠护军略口燥唇干拉碴狼上狗不上乐悦临敌六街鼓蛮作耄思强作解人清邃轻走清坐弱点时常实意搪突堂邑特种廷讯土壤母质顽癖威迟尉官五单于小海瓯霞月葈耳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