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质鱼形符节。《隋书·高祖纪下》:“﹝ 开皇 十年﹞冬十月甲子,颁木鱼符於京师官五品已上。”
木鱼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符节制度,其含义和背景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基本定义
木鱼符是木质雕刻的鱼形符节,主要用于隋唐时期作为官员身份或军事调动的凭证。其形制模仿鱼形,通常分为雌雄两半,需两半契合才能生效。
历史背景与用途
功能与演变
文献依据
相关记载可见于《隋书》等正史,以及后世对符节制度的考据研究。
木鱼符是隋代重要的行政与军事凭证,其鱼形设计象征“鱼目昼夜不闭”的严谨监管,后随制度发展被其他材质符节取代,但为唐代鱼符体系奠定了基础。
《木鱼符》是一个词语,它指的是一种在佛教寺庙中常见的乐器。木鱼由椭圆形的木制鱼体和用于敲击的拍子组成。在佛教仪式中,僧人会用木鱼发出清脆的声音,以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深入冥想。
《木鱼符》一词拆分为两个部分,即“木”和“鱼”。其中,“木”是木头的意思,是一个四画的字;而“鱼”则是鱼的意思,是一个八画的字。
《木鱼符》一词源自于汉语,属于中国的文化内涵。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木魚符」。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有些不同于现代汉字。对于《木鱼符》一词来说,古时候的写法为「木魚符」,其中的「魚」字在古代的形状中会更加象征鱼的外形。
1. 寺庙里的和尚正在敲击木鱼符,引导信众入定冥想。
2. 学习冥想的关键是用心聆听每次木鱼符的声音。
3. 佛堂中的木鱼符持续地敲击,营造出安静祥和的氛围。
1. 木鱼槌:指用于敲击木鱼的器具。
2. 木鱼声:指木鱼敲击时产生的声音。
3. 木鱼念珠:佛教修行中常用的一种念珠,由木鱼和念珠串组成。
近义词:木鱼锤、击齐。
反义词: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