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末利的意思、末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末利的解释

(1).古代指工商业。《史记·商君列传》:“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后汉书·桓谭传》:“夫理国之道,举本业而抑末利。” 宋 曾巩 《上欧阳舍人书》:“推而行之,则末利可弛,本务可兴,富且安者可几而待也。”

(2).指经营工商业所获之利。《汉书·贡禹传》:“故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贫民虽赐之田,犹贱卖以贾,穷则起为盗贼。何者?末利深而惑於钱也。”

(3).花名。即茉莉。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末利》:“末利花,似蔷蘼之白者,香愈於耶悉茗。” 宋 张孝祥 《临江仙》词:“翠叶银丝簪末利,樱桃澹注香脣。”参见“ 茉莉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末利”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末利”在古代主要指工商业,与以农业为主的“本业”相对。这一概念源于中国古代“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而工商业属于次要的“末业”。

二、历史背景与文献引用

  1. 政策导向:如《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时提出“僇力本业(农业)”“事末利(工商业)者举以为收孥”,通过抑制工商业来强化农业。
  2. 治国理念:《后汉书·桓谭传》提到“举本业而抑末利”,进一步体现了古代以农为本的治国策略。

三、使用场景与引申义

四、其他释义

部分资料提到“末利”可能通“茉莉”(花名),但此解释缺乏权威文献佐证,可能为同音误用或次要含义。

五、相关概念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文献原文或具体政策案例,可参考《史记》《汉书》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末利

末利(mò lì)是汉字词汇,指的是最后的利益或收益。

拆分部首和笔画

末利的拆分部首是木(mù),拆分后可得到木和利两个部分。

它的总共有8个笔画。

来源

末利一词最早出现于《康熙字典》,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少见,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为广泛。

繁体

在繁体字中,《末利》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和现代写法相似,末利的字形基本保持不变。

例句

1. 在商业谈判中,我们应该注重长远利益,而非只关注末利。

2. 他为了追求末利,不惜放弃了许多机会。

组词

末利可以与其他词组合来形成新的词汇,如:

1. 末利观(mò lì guān):对最后利益的看法或理念。

2. 末利心(mò lì xīn):为了最后利益而行动的心态。

近义词

末利的近义词包括:最终利益、最后收益。

反义词

末利的反义词是长远利益或长期收益。

别人正在浏览...

白帜巴竭不知老之将至蝉翼本敕牓赤炜从目蹙地村叟淡季的笔鼎来冻碌碌耳满鼻满二十四肥洁凤掖敢只是歌鼓耕斸莞蒻庋架闺门谷蟊汗栗皇媪会提坚高蒋光鼐郊配姐儿们矜法近缘蜡沈昤昤临决门摊弥勒陌上桑平圜破俗请谢森爽涉历视如敝屣世眼俗中人擿埴索途通宝托性晩就韦袴维摩诘微志温颜乡司险狯闲情别致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