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摹略的意思、摹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摹略的解释

谓求取事物的要旨。《墨子·小取》:“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羣言之比。” 张纯一 集解:“摹,《汉书·扬雄传》音义引《字林》:‘广求也。’然,谓万物之现相与实相……言於是即万物显然之现相,广求其极约要之实相。”一说,“摹略者,总括之词,犹言无虑也。”见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通说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摹略是汉语古语词汇,其释义可从构词与典籍用例两个维度解析。从构词结构看,“摹”指模仿、临摹,如《说文解字》中释“摹”为“规也”,即依照规范仿制;“略”则指概要、大要,如《玉篇》注“略,要也”。二字组合后,“摹略”可理解为“通过模仿归纳事物核心特征”的行为,多用于描述对经典文献或技艺的提炼与效法。

该词在古籍中偶见于学术评述,例如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曾用“摹略群言,自成体系”评价某些注疏著作,意指对前人学说进行系统性归纳与再创造。现代汉语中,“摹略”已属罕见用词,仅存于少数专业文献或历史语言学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2. 南朝顾野王《玉篇》
  3.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

网络扩展解释

“摹略”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侧重,但核心解释可归纳如下:

基本释义

摹略(拼音:mó lüè)指广泛探求事物的本质或核心要旨。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墨子·小取》:“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意为通过观察万物现象,总结其内在规律,并对比各家学说以明辨是非。

详细解析

  1. 词源与哲学内涵
    源自墨家逻辑思想,强调对事物本质的探索。“摹”意为“广求”(张纯一《墨子集解》引《字林》),“略”指提炼要旨,合指从现象中归纳普遍规律。清代学者王引之进一步解释为“总括之词”,类似“无虑”(即概括性总结)。

  2. 与“模仿”的辨析
    需注意,个别现代解释(如)误将“摹略”释为“模仿”,但此义缺乏经典文献支持,可能是对字形或发音的混淆。权威典籍及学术注解均指向“探求本质”的哲学含义。

应用场景

多用于学术讨论或古典文献分析,例如:

建议参考《墨子》原文及清代考据学著作(如《经义述闻》)以深入理解其演变。

别人正在浏览...

白粮白衣卿相白云本字鞭长莫及扁桃并行不悖筹马串同锄鈎春草闯堂雌答词业顶针续麻洞庭春色对枰发吐凤阙黼裳葛沟歌唫弓兵怪里怪气官人管辖过宿债华伪驾鹤成仙杰什截趾適履津童斤正栲栲儿可畏髡釱料吏俚鄙蹓马龙楼凤城卵囊胖袄配件漂寓倾生桑落升冠师婆粳耍钱水烟壶顺续邃美绥绥速朽条长提封铜打铁铸晚涂威声汙沟仙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