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求取事物的要旨。《墨子·小取》:“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羣言之比。” 张纯一 集解:“摹,《汉书·扬雄传》音义引《字林》:‘广求也。’然,谓万物之现相与实相……言於是即万物显然之现相,广求其极约要之实相。”一说,“摹略者,总括之词,犹言无虑也。”见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通说上》。
“摹略”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侧重,但核心解释可归纳如下:
摹略(拼音:mó lüè)指广泛探求事物的本质或核心要旨。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墨子·小取》:“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意为通过观察万物现象,总结其内在规律,并对比各家学说以明辨是非。
词源与哲学内涵
源自墨家逻辑思想,强调对事物本质的探索。“摹”意为“广求”(张纯一《墨子集解》引《字林》),“略”指提炼要旨,合指从现象中归纳普遍规律。清代学者王引之进一步解释为“总括之词”,类似“无虑”(即概括性总结)。
与“模仿”的辨析
需注意,个别现代解释(如)误将“摹略”释为“模仿”,但此义缺乏经典文献支持,可能是对字形或发音的混淆。权威典籍及学术注解均指向“探求本质”的哲学含义。
多用于学术讨论或古典文献分析,例如:
建议参考《墨子》原文及清代考据学著作(如《经义述闻》)以深入理解其演变。
摹略(mó luè)是一个常用词汇,表示模仿、描摹、拟写等意思。它可以指代人们用笔墨模仿其他人或事物的样式或表现方法,以达到学习、欣赏或娱乐的目的。
《康熙字典》将摹分解为手部(扌)和缪部(繆)两个部首。它的拼音是mó。它的五笔输入法的编码是31271。
摹略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据考古学家研究,摹略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
在繁体字中,摹略是「摹略」的写法,指代的意思和简体字一样。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是有所区别的。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摹略在古代写作「䧺略」,并使用一种与现代不同的字体和结构。
1. 他通过摹略名家书法作品,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书法造诣。
2. 她喜欢摹略大师的画作,从中汲取灵感。
摹写、摹仿、摹拟、摹制、摹模、摹本、摹制、摹仿
模仿、描绘、模拟、拟写
创新、原创、独创、真迹
【别人正在浏览】